有一种修养叫看破不点破

2020-01-02   行空天马912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曾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意思是说,与朋友相处,就算要劝诫,也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正确。急于炫耀自己看穿的那一点小事,容易引起人的反感,用心良苦地循循善诱才能真正令其接受。现实生活中,看破往往不难,不点破却很难。有些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一吐为快,却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台湾知名主持人蔡康永,讲过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小时候,蔡康永跟着妈妈去朋友家打麻将,到了饭点,主人请他们留下吃午饭。第一次吃到鱼翅的蔡康永,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好吃?”女主人微笑着说:“这是粉丝,喜欢就多吃点。”说着又给蔡康永盛了一碗。长大后,蔡康永赴了很多饭局,认识了很多有钱人,他经常听到别人在餐桌上炫耀:“这是神户牛肉,好几千,那个更贵……”这些人想通过名贵的食材来彰显自己的身份,相比之下,蔡康永更怀念当年那个女主人的善意。她明明看出了蔡康永不认识鱼翅,却不强调也不点破,给了一个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体面。

在生活中,看破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不说破。我们不需要事事“揭穿”,有些谎言,看在眼里就好,如果无关痛痒,那就不必说出来。



中国有一句老话:看破不点破,面子上好过。宋太祖赵匡胤在上演了“杯酒释兵权”之后,身居高位的大臣人人惶恐。殿前都虞侯连换数人后,最后由杨信担任。杨信上任后不久便“突发哑巴,言不能语”,只能打“哑谜”表达,再由贴身家童“翻译”他的哑语,这样一来,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工作。杨信不仅没有被赵匡胤撤掉职务,反而赢得了加倍信任,一度官运亨通,身兼数职。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信临终前,竟开口感谢了皇上对他的知遇之恩。原来,杨信一直都在装哑,因为有前车之鉴,他害怕步后尘,所以默默做好自己,不多说一句。

古人说:“智者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杨信很聪明,但是不耍聪明,最后得以善终。正如海明威说的:“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为人处世,看破不点破,是一种洞察力,更是一种大智慧。



《荀子·非十二子》里说道:“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说话说得恰到好处,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曾经看过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故事:有一位朋友,是个口吃,说话特别慢。有一天在路上遇到有人过来问路,偏偏这个人也是口吃,这位口吃的朋友在问路人面前,一语不发。

待问路的人离开后,同行的人很疑惑,问他为什么刚才沉默。口吃的朋友回答:“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会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他。”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静观不说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善良。

孔子曰:“纳于言而敏于行。”体谅人心,善待他人,做到看破不点破,饱含了一个人高明远识的善良。所谓看破,不难;巧舌如簧,也不难;难的是,看破不点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说无意义或者导致反结果的话。看破往往需要智慧,不点破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