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亲顺治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康熙八岁登基称帝,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四十七年期间曾六下江南。
每次南下都到南京明皇陵去祭拜朱元璋,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这是先皇没做过的事。
至今明皇陵还留存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4个字——治隆唐宋。
据考证说是康熙亲笔所题。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治理的大明超过了唐朝和宋朝。
读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是被清朝灭亡的,按说康熙和朱明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
这就奇怪了,康熙为何跪拜朱元璋呢?
原来康熙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笼络汉人,是为了缓解民族矛盾。
历史上清朝入主中原属于异族侵略,之前除了元朝外都是汉人统治天下。
由于汉人是正统的共识,“反清复明”的抗争一直持续不断。
比如清朝为了从思想上彻底征服汉人,强制推行“易服和剃发令”,随之爆发了清朝“嘉定三屠”的血腥镇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此时顺治皇帝还年幼,国家大事由他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做主。
面对如此乱局,清朝第一谋士范文程对多尔衮道:“我主不宜咄咄逼人,汉人反抗是暂时的,现在当务之急是为崇祯皇帝重修陵墓,然后迁葬崇祯。
对外宣称我们夺取的是李自成的江山,不是从崇祯手中夺取的天下,这样汉人更容易接受”。
(范文程)
不得不说范文程确实足智多谋,他要转移汉人的目标,把矛盾引向农民起义军。
讲真李自成确实做了18天的皇帝,崇祯确实被李自成起义军逼着煤山上吊了。
但这之前清朝才是明朝的大外患。
崇祯皇帝生前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墓,死后被李自成草草葬到了田贵妃墓中。
现在范文程提出为崇祯重修陵墓,并且让小皇帝祭拜崇祯,目的就是收买人心,缓解民族矛盾。
康熙当政后,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为了标榜仁治,表面做戏善待崇祯的后人,实则是要赶尽杀绝。
当全国“反清复明”不成气候时,康熙在六下江南时祭拜了朱元璋,其所为依然是政治作秀的延续。
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在取得绝对胜利后,都不吝啬对前朝的肯定。
比如朱元璋就曾对子孙们说过:“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元朝给的”。
这话没毛病,老朱本是穷光蛋,赤手空拳夺取了元朝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朱元璋得天下靠的是打打杀杀,但他知道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所以称帝后开始大肆屠杀武将。
与此同时重用一些文人,比如重用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等人,宋濂还是皇太子朱标的老师。
朱元璋虽然治国冷酷无情,但他很推崇儒家思想,这从他选择接班人可窥一斑。
其长子朱标就是一位宽厚仁慈之人,朱标因病去世后,他毅然选择了同样宽厚仁慈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元璋深深知道,乱世用重典,要想长治久安还得仁义治国。
其实朱元璋崇拜孔子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当初他是反对祭拜孔子的,老朱没多少文化,后来吃了没文化的亏,许多文人拐弯抹角骂他,大兴文字狱就是为了惩罚这些文人。
到后来,老朱想通过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等思想,来束缚这些文人,来维护他的统治。
这时候朱元璋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孔府跪拜了孔子,目的就是号召天下文人尊孔重教。
孔子宣传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不得不亡”的思想,这正迎合了他屠杀功臣的行为。
综上所述,无论是康熙跪拜朱元璋,还是朱元璋跪拜孔子,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的一种策略,不过是政治秀罢了,二人心中实际在暗骂。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