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聊到吴三桂总是会指责吴三桂救援崇祯皇帝不断地拖延,而在历史学界关于吴三桂回救崇祯皇帝的这一段也提出了很多的疑惑。因为在目前历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派观点认为,吴三桂是一个恶棍,他一直都包藏祸心,所以崇祯皇帝让他来救驾的时候,他一直拖延时间。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吴三桂来拯救崇祯皇帝其实有很多的顾虑,他背后也是拖家带口,如果要真正来到皇帝面前需要很长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崇祯皇帝面对入关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笔者最开始对于吴三桂的历史并不了解,只是从点点滴滴的小说之中,还有香港的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了解。例如当年的白发魔女传,里面的吴三桂就显得非常的具有野性气质,他的利益观没有国家,也没有所谓的皇帝,有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那时候就觉得吴三桂简直就是个小人,而且是个小人中的小人。因此在崇祯皇帝迫切的需要有一支军队来拯救自己的时候,吴三桂居然拖延不去拯救崇祯皇帝。而且当年的晓松奇谈也是明确的指出,吴三桂这个人也是拖延了很长时间没有拯救崇祯皇帝,这是很不合理的。
在拥有这种观点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吴三桂是一个恶棍,他耽误了明朝。但是后来在看不久前的明朝的纪录片的时候,明史专家却也提出了一些其他我们没有关注的东西。当年吴三桂的确可以快速的来到北京城,并且帮助崇祯皇帝。但可惜的是,吴三桂还需要考虑自己军队背后的那些事。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吴三桂的军队人数应该在3~6万人之间,而这些士兵的背后还有大量的家属,还有辽东地区的百姓,因此这些人口加起来应该有十五六万。
最开始崇祯皇帝要求吴三桂带着军队来到北京城的时候,吴三桂就提出过请求,那就是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拖家带口,如果要大规模的迁徙,需要足够的钱财。吴三桂当年给出的请求就是100万,因为这十几万人都需要彻底的化整为零,抛弃他们的房子,抛弃他们的土地。当年崇祯皇帝非常的痛苦,因为他拿不出这100万,而所有的官员也不愿意出钱,因此崇祯皇帝只能作罢。学者就直接指出,吴三桂这样的决策是对的,因为十几万人要想放弃自己所有的一切,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还得不到经济保障,个人觉得当时这些士兵可能会哗变。要知道当年辽东地区的兵变次数可不少,崇祯皇帝和吴三桂也未必能应付。
所以说吴三桂这一批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只简单的军队,而是拖家带口的一群人,如果他们真的要抛弃一切,先不论崇祯皇帝给不给得出代价,就说这些人会不会叛变,这也是值得考虑的事情。至于说后来去拯救崇祯皇帝的时候,吴三桂走得很慢,原因也非常简单,他必须要带上这十几万的人口,那自然不就走得很慢了。
当然有的人会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天下哪里还顾及这些东西。这种说法其实也只是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要是我们是拖家带口的一个士兵,我们会不会愿意抛弃自己所有的一切去追寻一个连工资都不发的皇帝呢?很明显,这些人不会这么做,吴三桂也不会这么做,于是就导致了后来的拖沓。因此个人觉得,吴三桂这个人虽然有罪,但他未必像我们想的那样的邪恶,当年的点点滴滴都有一定的缘由,恶人也有一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