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前,请先照顾好自己

2020-01-27   胡慎之心理

作者:胡慎之


2020年的开始,是沉重的。

今天早上,在确诊案例新增的肺炎疫情微博热搜中,又出现了一条让人难过悲痛的消息:篮球巨星科比和其二女儿不幸坠机遇难身亡.......


肺炎疫情蔓延,医生和病人感染病毒去世,科比坠机身亡......各种负面的信息让很多朋友都觉得难以接受。

于是,有人问:“这个2020,可以重启吗?”

但是生命和死亡,又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面对的课题。正如科比生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接受死亡,如果与之对抗,内心会一直挣扎,我接受生命的有限。”

生前.......这个词确实非常沉重,悲痛。

无论是对于科比,还是我们在“肺炎”这场战争中失去的医生和同胞们。

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我们不知道......

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好当下,珍惜身边人。

说出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特别是对于一些心情比较敏感的朋友来说,他们会因为外在的一些影响,使自己不自主地过度陷入负面的情绪中,想要逃离却又无能为力。

也因如此,微博上出现了“替代性创伤”的热搜词。

“替代性创伤”,简称VT,这一概念是由Saakvitne和Pearlman提出的,最初是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咨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创伤。

在后期,也可以延伸至普通人出于体验到大量负面情境导致的心理创伤。这些异常现象,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解释来源百度)

主要症状表现有:

  • 看到关于“肺炎疫情”的信息,就会感到紧张,压抑,头晕;
  • 一旦自我感觉不舒服,就会想到各种严重的后果,恨不得马上冲去医院检查;
  • 情不自禁地点开疫情新闻,看完后又会非常的焦虑,恐慌,睡不好觉;
  • 脾气易怒、容易受惊吓,有人际冲突;
  • 甚至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恐惧、绝望;
  • .......


这些其实是我们的一种“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词,意思是因为一些创伤性的事件,引起的身心反应。


之前有部电影,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面就提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

一个烟花的响声,直接让上过战场的士兵马上卧倒,因为那种感觉就是炸弹爆炸。所以,他做出了条件反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井绳,这就是受到创伤后,身心做出后来的生存策略。

我们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创伤性的事件。

有的创伤事件是天灾,有的是人祸。

天灾是意外的,是威胁生命的,是无法掌控的。

人祸,是人为造成的。

性格上特别敏感,总是关注着周围环境,无法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这些都是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


其实,刚开始替代性创伤高发的群体为灾后救援人员,心理治疗师、社工等。

但由于媒体的发达,普通大众如果过多接触有关灾难的新闻报道,也可能引发替代性创伤。

现代媒体带给人信息的便捷,人们关注新闻的同时,往往会对负面的信息有更多的注意,这也可能会给人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替代性创伤。

因此,如果你觉得有些信息让你感到非常难受,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那可以有意识地减少接触或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也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自愈方法

  • 最重要的是,针对类似的危机情况,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学会自我觉察。

第一,要进行良好的自我理解,包括如何去解读这件事。

比如问问自己:

  • 为什么我会这样?
  • 是什么引起我这种情况的发生?
  • 如果发生了,我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当你知道了这件事会有哪些结果时,你或许不会对它有特别的恐惧感。

因为我们自身的情绪是一种继发性情绪,它会掩盖掉原发的情绪反应。

例如当我们因肺炎疫情感到紧张和焦虑的时候,我们只是感知了紧张和焦虑,但察觉不了这背后的悲伤和无力的感觉。

只有当我们感知到了原发性的情绪,知道了这件事情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我们才能正面去对抗问题。

第二、我们需要把内心想法说出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人将内心的感受全部说出来,而且这个人必须是以包容的态度去接纳我们所有的问题。

不管是一些不好的念头,还是一些让自己觉得特别压抑的事,全部都要表达出来,只有当我们表达了自己感受和想法,而且被接纳了,我们内心的冲突才会得以缓解。

我们内心会有冲突就是因为现有问题的两端都被封住了,而且这两端的感觉都是很糟糕的,所以我们没办法表达出来。

但只有当我们愿意说出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被接纳了,我们才会觉得被释放了,才能真正地放松和学会改变。

但如果没有这样一段关系可以去处理的话,树洞、日记或者找专业人士都是可以获得支持的方法。


第三、需要明确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问题,包括跟朋友或者亲人之间的边界。

有些朋友会因为自己不在生病亲人的身边,觉得很难过,甚至责怪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不孝。

其实我们需要明白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造成的,不需要对上述客体产生深深的愧疚,甚至于觉得自己很羞耻。

我们是可以承认悲伤,接纳悲伤,但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发生的事并不全是跟自己有关系,自己不需要去为过多的事情负责。

在这种特殊的时候,请先照顾好自己。

第四、当我们学会解读这件事后,我们就能从中实施危机干预,从这件糟糕的事中寻找积极的意义。

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几个系统的相互协调和运作。分别是觅食系统、娱乐系统、社交系统和游戏系统。

比如因疫情而被迫待在家里的朋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看看自己想看的电视,打打游戏,或者给自己或家人做一顿好吃的饭菜,如果实在感到无聊,也可以联系几个好友在线聊聊天,补偿因为工作比较忙而没时间维系友谊的遗憾。

通过这几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作为身边人带领抑郁的人或者遭遇到重大危机的人从自身的铁桶中走出来,重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让他们在紧张的生活中发现一些乐趣。

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致敬所有医护人员,

祝平安归来!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难关过后,

是春暖花开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