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财经界稍微有点小动向,都逃不过被房地产蹭上的命运

2019-08-19     大湾区房产

“降息”风起,房地产又有大机遇?两个被忽略的数据说明了一切…

这些年来,财经界稍微有点小动向,都逃不过被房地产蹭上的命运。

刚刚过去的周末,还是如此!

没错!说的就是周末四处热炒的“央行降息”!

那么?央行真的要给楼市放水了吗?

老实说,这则消息佛房君感觉对楼市意义影响暂时有限,反倒是另外两个被忽略的数据:

1、2019年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 797.43亿元,

2、2025年,南海60岁以上老人将超30万!

读懂这两个数据,或许我们就能找到佛山楼市未来的去向…

央行真要降息了?别急,受惠的是…

2016-17房地产的迅猛翻番行情,为广大人民上了深刻的一课——原来,房子也可以如股票般猛拉狂涨!

这样的迅猛行情也让所有购房者绷紧了神经,政策一有风吹草动,都会紧张莫名。

周末央行的消息被快速联系到房地产之上,大抵也是这样。

那么,央行真的要给房地产降息了吗?

进行公告解读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下什么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LPR原来名称是叫“贷款基础利率”,是2013年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后建立的一个利率。

说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他们最优质客户提供的贷款利率,刚开始是对公贷款,后来慢慢向优质的个人过渡。

之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由中行、工行、农行、建行、交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10家银行对他们各自优质客户报价后,综合起来报价得到的。

这就有了两层意义:

第一、由于10家银行在国内银行界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LPR也具有很强的指引性。

第二、由于LPR主要针对优质客户,风险性极低,可以为其他银行的贷款定价作参考,银行对其他客户的贷款一般在这个基础上加点生成。

所以LPR似乎有基准利率的味道,所谓基准利率我们可以理解为股市上的均钱,其他利率可以理解股价,当均钱一旦确立时股价不大可能偏离均钱过大。

但如果LPR成为基准利率,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传统上的基准利率是银行存贷利率,之前我们在新闻报道里看到的加减息都是上下调银行存贷利率。

这就产生了利率双轨制的问题。

央行之前曾多次说过,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方向是让两轨合成一轨,即传统的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慢慢淡出(自2015年以来没变动过),打造一个以核心银行为主导,受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市场化利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LPR暂时承担了这个功能,可以预计未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力会不断降低直至消失,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影响会不断上升,最终会取代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但对于房地产来说,应该说,只是一个偏利好的消息,根本不能理解为央行给房地产放水。

那么,这是一次降息吗?

应该这样说,这是一次变相的“降息”。

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参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考虑到目前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是3.3%,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4.35%,这个层面上讲虽然降息幅度可能没有达到1.05%,但肯定是能降低实际利率的。


简单来说,这个政策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借钱成本,央行本次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对实体经济有两大意义:

一是降低“基准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将会围绕更低的LPR确定自己贷款利率。

二是降低风险溢价,比如银行给信用好的企业贷款利率是4.9%,给信用较差的企业贷款利率是6%,不同的价格间就形成风险溢价,风险溢价主要来源于企业,也来源于银行自己,如果银行风控水平够高,其实是有助于降低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实际利率的。

对于楼市来说,也是一个偏利好的消息,毕竟以后优质房企、个人更容易拿到低利率的贷款了。

但为什么佛房君认为短期内对楼市影响有限呢?主要有两个考虑:

第一、在信托通道被死死摁住以后,本次政策的出台能给房企输血回报缺失吗?基本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今年上半年,超过3600亿元信托资金投向房市,占比集合信托资金总规模近四成;但7月份,房地产类信托募集规模为584.25亿元,环比减少19.63%,关键是,这种减少还将持续。面对这样多的失血,从银行拿来的补血只能说是卿胜于无。

第二、在北京三令五申不刺激房地产的情况下,能拿到低价贷款的只能是优质房企和优质个人贷款者,只要北京不放开,这样的情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因此,在房地产严格调控的大背景下,这个政策利好程度有限。

年轻人正在由“不愿买房”变成“没条件买房”

虽然政策层面上房地产近期都没什么兴奋点。但不少专家还是力撑楼市,不为别的,只因我们的城市化还要继续,90后、2000后还要买房。

然而,年轻人真的愿意为了一套房子打拼一辈子吗?或着说,他们有能力在房价畸高的年代背上如此沉重债务前行吗?

曾经,马佳佳“90后压根不买房”论调遭到业界的口诛笔伐,其后几年的事实也是狠狠地打了她面。


然而,五年过去后,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当初没买房的90后,现在可能已经由“不愿买房”变成“没条件买房”!

日前,央妈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 797.43亿元!

央行2010-2018上半年数据


而8年前的201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还不过是76.89亿元。

8年之间,信用卡逾期半年的未还款数翻了10倍以上,相当于现在一个月的新增逾期数量,就能赶上8年前一年的总量,变化之大,令人咂舌。


对于房地产商或卖家而言,这些半年没还信用卡的人,可能已经丧失与他们做买卖的资格——根据目前征信制度“连三累六”的规则,他们很可能再也没有条件贷款买房了!

(“连三累六”是指贷款人两年内连续三个月或者累计六次逾期还款,即被银行纳入了不良征信名单,这段时间内的贷款申请都会受影响,银行可能会提高房贷利率,减小放贷金额甚至直接拒贷。)


比央妈数据更恐怖的是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个90后负债数据调查:90后负债平均已达月收入的18.5倍,如果按平均工资6917元计算,平均负债可高达12.79万元。

乍一看,有点耸人听闻,也不知道真实性有多少,但根据蚂蚁金服公布的一个数字,也足以令所有人扎心了。

据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只有1339元!

人口老龄化加剧,购房需求将缩减?

接盘侠数量越来越少,但更要命的是可能还在于未来有出售或继承需求的房子却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更为恐怖的是,根据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老年化的趋势将越演越烈,预计在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会突破3亿人。


人口的急速老年化也意味着劳动人口的快速缺失,如上图展示,预计现在到 2050年之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基本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房地产而言,劳动人口的减少,老年化的到来,也就意味着购房客户群体的大幅减少。

那么,我们身边的情况会好些吗?毕竟,大湾区是全国的经济机核。

日前,某媒体就以展开了南海区的老年化应对探讨,其报道中抛出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有统计显示,南海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万,预计2025年将超过30万!

放眼整个佛山,其实情况不容乐观。

据佛山日报报道,截至2017年底,我市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人达73.8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7.6%。预计到2020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约83.9万人。

于房贷而言,这些退休人士,基本也是被拒之门外的。

未来房地产的关键问题:我们的房子可以卖给谁?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如此总结房地产的价格支撑: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这也是目前业界认同的主流价值标准。

尤其是在“房住不炒”的年代,人口,或者说能够买房也愿意买房的人口,才是楼市的基础。

年轻人债务缠身,目前的购房中坚力量将快速步向老龄化。在这样的双层夹击中,贷款政策的小小利好根本不够看!

房地产,正在告别普涨的年代!

未来我们思考的房地产是否值得投资的时候,必须先想清楚一个基础的问题:拿下这套房,未来我可以卖给谁?

答案,还是很明显的——买那些收入可观的年轻群体愿意去的地方!

2019,我们必须牢记一个法则:多看看高端人才的去向,他们才是你未来最迫切寻找的“接盘侠”。

附:最新政策内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nYFqmwBvvf6VcSZMq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