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8日,芦淞区白关镇岭水村,村民董德洋一大早就守在自家农田旁,看着两台翻耕机在田里忙碌,深翻后的泥土格外松软。
董德洋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流转了40多亩土地,其中20亩种植水稻。他告诉记者,过去请人翻耕农田,每亩要花费200元左右,今年,镇里不仅免费上门翻耕,还免费提供优质稻种。好政策使他决定,把20亩农田全部改种双季稻。
今年,芦淞区财政将在2019年稻谷补贴租金中拿出30%,统筹用于扶持粮食规模经营,重点向种植双季稻、绿色高档优质稻和“水稻+”高效种植养殖模式的经营主体倾斜。
岭水村党总支书记黄立志介绍,春耕前,村里就开了动员大会,将各项优惠政策向村民做了详细解读,鼓励大家种双季稻。“时荒了的土地 ,要求尽量流转给本村的农民来种植,不让田地抛荒。”他说。
而在白关镇卦石村,村干部每天给村民宣讲种粮政策,并以组为单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集中连片种植双季稻。
白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粮食播种面积在30亩以上,且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开展育、耕、种 、管、收等全程技术服务,推动粮食规模化经营。目前,仅白关镇就已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近9000亩。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刘毅 通讯员/罗金鹏
编辑/王琦泉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