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炮技术如何?与西方国家还存在差距,专家给出明确答案

2020-01-03   武器正能量

中国作为火药的发源地,在现代火器特别是火炮研发方面,却至今依然是追赶者的角色。据了解,我国在80年代研制的90式双管35毫米牵引式高炮系统,是以世界名炮瑞士的GDF-002型火炮系统为版本的。不过,在引进过程中,考虑到成本因素,中国并没有同步引入其炮弹底火技术。在这样的前提下,同一设计的双35火炮,在改装了中国本土制造的火药后,就频频发生致命故障。不得不说,这样的细节,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中国火炮与欧洲同等技术的差距。

早在建国初期,解放军就受到苏联“火力至上”理念的影响,在火炮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在解放军现役火炮家族中,90式双管35毫米牵引式高炮系统可谓名声在外,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卓越代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牵引式自行火炮系统,经过多方论证和对比,最终选择了大名鼎鼎的瑞士GDF-002型火炮系统作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国产90式双35高炮成功问世。该系统是由火炮、火控系统以及牵引保障车辆组成,除了载弹量高、火力覆盖面广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射击精度高、反应快的特点,性能堪称世界一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实战性能,我国在引进瑞士核心技术之后,对火炮自动机、火炮随动系统及弹药均进行了改进升级。前两者改动,进一步提升了国产90式双35高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而弹药方面的改动,却引来了一系列问题。

据悉,作为90式双35高炮的关键技术改进,解放军军工科研人员主要结合我军的作战形态和军工配套体系,对弹药的结构成分、引信底火等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不过,其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除了部分改进型炮弹超出预期水平之外,很大一部分炮弹频频发生故障。在具体调查后发现,这些炮弹的底火设计存在不小的质量缺陷和隐患。

原来,考虑到整体引进技术的高昂成本,在引进瑞士GDF-002型火炮系统核心技术时,中国并没有同步引进炮弹底火技术。而火药技术恰恰是瑞士、德国等欧洲火炮研发强国的王牌技术。在此前提下,国产军工企业在技术、经验、管理方面明显存在差距,最终生产出来的炮弹看似没有区别,实则在材料、工艺和细节管控上存在不小的问题。特别是底火中的击发药剂,堪称火药学中的核心技术,目前也仅有美国及西方军事强国所掌握。由于国产火药的药剂稳定性一直口碑不佳,也就造成了90式双管35毫米牵引式高炮系统采用国产弹药后的问题频发。

事实上,受到火药技术限制的不仅仅是国产火炮,还有国产制式步枪。早在2017年,国产95式步枪设计总师朵英贤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介绍,为了保障95步枪子弹的质量,中国从欧洲耗费巨资引进了发射药(弹壳中的火药)生产线。众所周知,子弹性能的优劣,关键就在于发射药的品质。一款优秀的发射药,必须保证火药力大、爆炸温度低、膛压低、燃烧速度稳定且效率高等一系列要求。

而国产枪弹在发射药的性能与质量方面,一直是一个重大薄弱环节。由于发射药质量不过关,不仅影响了95式步枪的威力和精度,甚至造成不小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国不得不重金求“药”,从欧洲引进发射药生产线。综合来说,在国产军事装备技术性能不断跻身世界一流的当下,火药技术这一短板,已经成为中国军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