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不断发展更迭,二胎的开放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话题。在大家都在讨论生二胎的时候,有人表示自己生一个就够了,也有人说自己一个都不想生更别说二胎了。
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会萌生做丁克的打算。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出现丁克家庭大概是在上世纪90年代,算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第一批丁克已经到了50多岁的退休年龄。
那些早年间决定做丁克一族的人如今都怎么样了?思想有没有发生转变?又是否后悔过?
陈女士的自述:有过幸福,也有过后悔
陈女士靠写作为生,丈夫史先生曾经是老师。因为家里有丁克的先例,所以听说他们想丁克的打算两家人没有极其反对,只不过史先生的妈妈有点接受不了,很长一段时间没主动联系过儿子。
他们婚前就达成了一致,婚后不生孩子,因为不喜欢孩子。
平时史先生擅长做手工,家里的柜子、架子、桌子、凳子等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陈女士负责打下手。
史先生每个周末回家都会给陈女士买一束花,然后两个人手挽着手去电影院看电影,两个人到了六十岁还会像孩子一样互相撒娇,感情状态非常好。
直至17年,史先生洗澡时不慎摔了一跤,过世了。60多岁的陈女士突然意识到了生活的窘迫,她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房子,一个人遛狗,看着满屋子的家具独自叹息。
李先生的自述:有过后悔,总体上很幸福
李先生和妻子都是教师,如今都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决定丁克一方面是觉得以两个人的经济情况没有办法满足在大城市中给孩子一个高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爱好。
他们都是运动爱好者,同时对旅游和世界文化有很多的憧憬,他们的梦想是走遍自己喜欢的地方,看球赛、蹦极、滑雪、跳伞、远足……所以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出国旅游。
在外人看来李先生和妻子过得无比精致,他出门从不忘喷香水,妻子出门一定会擦口红,包括买菜、倒垃圾都是。不过到了四十左右,两个人突然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没有小孩的失落感,这期间有过争吵和挣扎但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决定。
他们都有社保,也攒足了养老的钱。两个人退休后体力有限,从旅游转变为参加义工组织,周末去博物馆景点维持秩序,去各个社区收集物资送给需要的人,去福利院照顾猫猫狗狗……过得依然充实。
提到中年时期的那段挣扎,65岁的李先生表示:“再给年轻的我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不要孩子”。
有人说选择丁克的人都生活精致、精神丰盈,生孩子的都沦为大爷大妈每天催人结婚生孩子;也有人说丁克老了都无人照顾境遇凄惨,生孩子的都子孙绕膝幸福美满,这样的说法也过于刻板了。
就像是升学、买房、找工作、定居等众多人生需要面临的抉择,“丁克”也只是一种选择,有人庆幸也有人后悔。这个选择没对错之分,只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态度和另一种人生观。
而至于一个人幸福与否?如人饮水而已。
话题讨论:如果有机会重来你会选择丁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