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新福利,士官更需要,士官购房问题应该重视了

2019-11-06   军中三剑客

三剑客

要说对于未婚老士官而言,最头痛的是什么?

恐怕就是面临结婚前夕,买房的压力。

上士老谭谈了一个驻地的对象,一晃从恋爱到准备结婚,走过了5个春夏秋冬,最近上士老谭忙着在驻地买房。

利用周末和休假的空挡,老谭叫上了对象,还有老家的父母,对象的父母,去周边看看房子。

老谭只知道驻地的房价很贵,却没成想贵的让老谭心里直发麻。

陪着一家人看房,是一件苦力活,也是一件苦心活。

但最主要的是,房价太贵,市内的房子均价都在2万左右,周边郊区的房源都在8000以上,这让老谭心里犯愁,工资收入永远也赶不上房价啊。

看好了一套郊区的房源,各方面都很满意,双方父母也对房源的性价比和周边设施都很认可,可谈到了付首付款的问题上,有了分歧。

老谭一家看上的房子,是面积约124平方的房子,按照一平方1万左右,贷款20年,光首付款就要30多万,而对于老谭个人来说,确实有点困难。

老谭这些年,在部队省吃俭用,存了20万,但离30多万的首付款还差不少。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也是靠给别人打短工,他不想因为买房的事情向父母开口借钱。

于是他把想法告诉了女朋友,想让女朋友一家把剩下的给凑了,可女朋友的父母就是不同意,觉得这钱就该老谭自己一个人拿。

女朋友苦口婆心的劝父母也无济于事,面对女朋友父母的不理解,老谭觉得很累。

天下的父母哪个不心疼自己的儿女,剩下的钱,最后还是老谭的父母,主动提出来给凑了。

可老谭心里很不好受,买房子,成了父母眼里的“扶贫”对象,让他心里很闹心。

何为扶贫式买房?

地方上,有一个词叫“精准扶贫”,它的意思是:

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而在士官购房上,怎么理解扶贫?有两层意思,先来说第一层意思。

其实就一句话概括:“儿子没钱贷,老子来给凑。”

看似话糙理不糙,但反映了一个现实的基层问题:用父母的血汗钱来凑钱买房,在基层官兵中不少。

说起来很闹心,其实也很痛心。

四级军士长老曹,服役第14年,结婚6年,单位一直没有士官公寓,为了避免长期的两地分居,老曹痛下心来在驻地单位附近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把老婆孩子接到驻地住下了,每月的房租2000元左右。

尽管目前没有购房,但老曹心想,再过2年服役满16年,就可以在驻地把房子买了。

可毕竟租房的日子,钱都给别人赚了。再加上为了每月的租房费,老曹和孩子,家属也是生活紧巴巴的。

虽然一个月的工资接近1万,但老曹还是感受到钱不够花,孩子的每月开销就有3000元,再加上每月的电费、水费,生活费开销大约在3000元,每个月老曹还要给年迈的老母亲买药,再加上一个月的房租费,工资几乎所剩无几。

房子不解决,所有的收入来源无法节流。

老曹和家属后来商量一下,索性用部队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反正还有2年就退伍了,坚持一下,克服一下,至少到时候生活条件会好一些。

于是,老曹把买房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同时他抓紧时间咨询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关于用公积金贷款的程序。

了解了相关程序后,递交了公积金贷款买房的申请表后,老曹就和家属开始看房,但同样遇到了老谭一样的问题,买房的首付款不够。

老曹找身边的战友借钱,可发现这年头,结了婚的士官,一个比一个穷;未结婚的士官,一个比一个会花。战友是指望不上了,他又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借了一遍,可依旧是借不到钱,主要是都很困难。

后来,单位一个领导借给老曹 2万,可面对25万的首付款,老曹和家属这些年省吃俭用也只有15万元存款,剩下8万怎么办?

最后,还是老曹的父母凑了6万,老曹家属的父母凑了2万,看着用报纸包好的8万块钱,老曹泪流满面的跪下来,给双方父母磕了几个头。

他知道,磕这几个头,只是觉得亏欠父母的太多......

写到这里,你是否和我一样,对买房中的一些经历,深有同感?

我想,买房,等同于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里,有的时候败下来的不是自己,而是输给了房价。

为何买个房,就这么难?

其实,仔细想来,还是跟政策有关。

众所周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住房的向往由来已久,也因此意义重大。

正所谓安居,才能安心;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乐业。

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屋子那么简单,它更是承载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梦想,提供了一家人所需要的安全感。

在当下的住房政策中,涉及到对士官住房的顶层制度,条条框框太多,仅有的条款中,士官能够符合的也是寥寥可数:

退休士官;达到退休条件3年以内的高级士官;

列入转业计划,服役满20年的一级军士长;

三类边远、二类岛屿或西藏的高级士官放宽至二级军士长。

另外,备受关注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患寡而患不均”,有时候士官最关心的并不是能盖多少幢楼、能建多少套房子,而是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申请到拿房资格。

如果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在那,肯定会激发起更多军人建功军营的源生动力。

而“扶贫式买房”一说,也是纯属无奈之举。

当然,解决当下士官住房保障,需要时间表,但可不可以在购房政策上,协同地方相关政策机构,对士官购房上给予一定的优待。

而第二层,“扶贫式”买房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政策倾斜,地方协同。

比如推行军人购买商品房无息贷款政策。在军人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使用与普通公民住房公积金保持一致外,军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免息。

比如实行军人购房减免税费。我国多部法律规定军人享受购房优待,但未明确实施标准和细则,可以将优惠购房地的范围明确为现役军人驻地,退役军人安置地,遗属在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生前遗属经常居住地市一级区域。

政府通过减免房地产开发商税费的形式,让房地产开发商为军人提供相应的购房优惠额度,每个军人家庭只能享受到一次购房优待,已经购有的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共产权房等政策性住房的军人家庭不再享受优惠优待。

只希望,士官购房保障,来的早一些,普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