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安史之乱中,一战成名

2019-12-24   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大家好,欢迎来听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马璘(721年-777年1月26日 ),字仁杰。岐州扶风(今属陕西)人。唐朝中期名将。

马璘出身将家,早年从戎于安西都护府,累官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安史之乱"时,他率三千精兵入援朝廷,转战卫南、河阳等地,升任镇西节度使。昭觉寺之战时,更以所部五百人突入十万叛军中,取得大捷。后长年镇守西北,多次与吐蕃交战,互有胜败。晚年官至泾原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并知省事,封扶风郡王。大历十一年十二月(777年1月),马璘去世,年五十六。获赠司徒,谥号"武"。

当时,天下兵马元帅李适(后来的唐德宗)、副元帅仆固怀恩及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回纥等军会师,自陕州、陈留方向夹击叛军,准备收复东京洛阳。安史叛军主帅史朝义顽强抵抗,在所派部下数万为唐军所败后,甚至亲领"精卒"十万出城,"营垒如山,旌甲耀日",于昭觉寺列阵。

唐军诸将发起猛攻,杀死大量叛军,但始终无法冲破叛军阵线。在此危急时刻,马璘不顾安危,以一镇节度使之尊,亲领部下五百人冲阵。在夺下叛军两个盾牌之后,他深入万众之中,"入贼阵者数四",奋力拼杀,"贼左右披靡,大军(唐军)乘之而入,贼众大败"。

唐军趁胜发动反攻,转战至石榴园、老君庙,再败叛军。一路追击,叛军"人马相蹂躏",跌下悬崖,尸首填满尚书谷。在这次决战中,马璘的突出表现为唐军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而中兴名将李光弼也对马璘的勇猛印象深刻。

作为安史之乱后自安西内调的将领,他在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卫南之战时,便"以百骑破贼五千众",从而崭露头角;马璘在任邠宁节度使前后时,虽然碍于自身贫弱,无法对吐蕃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但马璘不仅武功绝伦,且能宽大为政,他面对勇敢直言的段秀实,能赦免即将被枉杀的军卒,新年元日之际,有人建议赦免偷盗军卒,但马璘并不纵容这种投机风气形成,按照军法将其处死;泾州大旱,有人以巫术求雨,马璘却不惑于此举,知道"旱由政不修"。好了,今天牛老师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