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想要用文字记录下一个病人的故事,这也是在急诊工作10几年的我第一次为了一个病患而哭泣。
一个很平常的夜班,早已习惯了平常而紧凑的中元节的夜晚,当那个孩子的爷爷抱着患儿冲进急诊室时,看到患儿的面色,我猛的一怔。我抱过患儿跑到A区,立即给患儿做心肺复苏。
医生询问病史,这个三个月大的患儿确实比一般正常的宝宝发育差一些,两位老人含糊其辞。追问病史,患儿的舅舅才告诉我们,患儿患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父母在上海工作,都已有40余岁,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宝宝,患儿的母亲在产后得知有先心病后,患了产后抑郁症,宝宝的父亲无奈之下只有恳请远在池州的的爷爷奶奶将患儿带回,准备在患儿6个月时行心脏手术。
然后孩子终究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医生宣布临床死亡后,我小心翼翼的为孩子拔除了管道,生怕他再受到一点点的伤害。孩子的爷爷早已老泪纵横,啼不成声。在给太平间打电话的那一刻,我颤抖的内心早已无法止住我的眼泪,我在电话里哽咽了起来。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深知孩子对于父母意味着什么,更深知孩子对长辈意味着什么......
如此的晴天霹雳,让这个已伤痕累累的家庭如何承受......
孩子的爷爷奶奶不住的哭泣、不停的自责,那一刻我用手轻轻的安抚在老人的肩上,感受到了老人无助的内心,本来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忍不住的泪流。
图文无关
孩子的爷爷看着我说:你们尽力了,不怪你们,谢谢你们。
我躲进储备间,摘下早已泪湿的眼镜,用双手捂住不停落泪的双眼。一旁的同事对我说:方老师你尽力了。
是啊,我们尽力了,我们尽力了却无法从死神手里抢回孩子的生命;是啊,我们尽力了,我们尽力了却还是无法挽回这个欲碎的家庭。
我们的医学在飞速的进步,却总是在亡羊补牢的路上越走越远,泥足深陷。我们不断的创新,不停的拿奖,却还是不能解决医疗最根本的问题——普及急救知识。
我们必须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让人们关注急救,了解急救。让老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不对时,能立即来医院抢救,在老人打不到车时,还知道有一种帮助叫“110”“120”。
孩子愿天堂里没有病痛......
来源:“九零后男护士”公众号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