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创新案例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2019-12-25     义乌发布

今天(12月24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管委会在杭州举行改革创新案例发布会。市委常委施文臻出席发布会。

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浙江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一项国家级综合改革。义乌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成果,其中14项重要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按照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 “四个统一”(空间上统一规划、功能上统一布局、政策上统一覆盖、招商上同一品牌)的要求,近期梳理出38项改革创新经验,将先行在金义都市新区复制推广,促进区域协同共享,联动开放。这些改革创新经验也将适时在金义都市区更大范围逐步复制推广。

据介绍,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今年义乌总结形成了超过100项创新案例。发布会上,义乌市商务局、商城集团、公安局、市场发展委、发改局等依次介绍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让市场经营户没有难做的外贸生意”“聚焦‘进口+’贸易,从‘买全球、卖全球’到‘买卖全球’”“外籍商友卡,让外国人拥有‘市民’身份”“eWTP义乌全球创新中心——全球最大线下、线上市场的牵手”“‘六个一’打造营商环境义乌标杆”五个改革创新案例。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让市场经营户没有难做的外贸生意

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将小微主体从繁杂的外贸流程中解放出来,让不具备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境内外采购商、市场经营户都能方便地参与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聚焦“进口+”贸易,从“买全球、卖全球”到“买卖全球”

对照条例相关要求,义乌聚焦进口市场建设,打造世界货地,从“买全球、卖全球”到“买卖全球”的跨越。打造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孵化区,创新发展“保税+转口、保税+展示、保税+跨境”贸易。依托保税物流中心,2019年5月义乌市场实现了转口贸易“零”的突破。依托28万的电商主体,将义乌进口商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外籍商友卡,让外国人拥有“市民”身份

为更好服务在义外国人,义乌于2016年全国首创“外籍商友卡”,不仅为外商提供了身份证明服务,承载了市民卡的大部分功能,更是外商的“信用”名片,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例》在总结外籍人员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将“外籍商友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对提升义乌涉外管理服务方面有积极作用。

eWTP义乌全球创新中心——全球最大线下、线上市场的牵手

今年6月19日,义乌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eWTP战略合作,联手打造的义乌eWTP全球创新中心。

双方按照“自由贸易规则+数字化贸易+基础设施+主体和货物+政府服务”的框架,将在国际贸易规则孵化创新、eWTP服务网络和智慧物流网络建设、金融服务创新、云计算和大数据、数字经济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全球最大线下市场和最大线上市场的牵手。截至目前,首批15个核心项目相继落地。

“六个一”打造营商环境义乌标杆

近年来,义乌坚持走在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前列,取得了一系列亮点与成效。通过“四减一网”,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无证明城市”,荣获了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2019年,义乌围绕打造“干事不受礼 办事不求人”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按照“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理念,全力打造 “六个一”工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者:王婷

编辑:石薇 责编:张丹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vFCO28BMH2_cNUgDj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