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剩下一张皮”的太极拳何去何从?

2019-12-07   漾太极

学太极,上漾太极!点击右上角处“关注”,关注我们!

王宗岳说过:“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

太极拳确实很难学,所以“先师” 才“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先师”就是张三丰!

太极拳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为什么?原因是很难理解。很难理解就会很容易走错路!所以需要明师!所以张三丰祖师爷才会说,“不肯妄传”,绝不是不肯传的。如果枉费工夫怎么办?是很凄凉的,也是很惨烈的!此言并非说笑。

张三丰祖师爷说“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 的目的是延年益寿而已,为什么把老百姓放上去?因为我的老师顾留馨先生,解放后为了普及太极拳做了很多工作,我想他的初衷完全是为了老百姓也可以练练太极拳,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现在看来反而变成坏事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的原因,举一个例子:1958年,全中国都开始大炼钢铁造高炉,目的就是需要钢铁,但是技术人员不够,很多的老百姓也参加,这个大炼钢铁“高炉”是没有用的,把挺好的钢和铁拆开,然后熊熊烈火的回炉之后全部变成废铁。人力物力,就是这样浪费了。

时间大概一年,损失惨重,当时的情景老人都知道的。与此相类似,大规模的太极拳群众运动,却使现在真正的太极拳已经几近失传了(也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失传,但可惜只是极小部分的人是“真的”太极拳的人),原因何在?

当年太极拳界建议中央领导提倡人民学太极拳!中央一说话,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推广太极拳,师资严重不足,高速度培养,三个月出一大批,马上再投入教学,这些学生再学个三至六个月再出来做教师,就这样,会太极拳的人是越来越多,可太极拳的真正的内容全掏空了,就剩下一张皮了(顾师后来向我说到此事时,是一脸的无奈!)

在这件事情上,我的老师是有失误的:误就误在他只是满腔热诚地希望推广普及太极拳,而在“用什么方法培养出真的太极拳高手”方面却没有想清楚,只是向中央建议 “请中央领导提倡人民学太极拳”,却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

斯人已逝,痛定思痛,前辈的经验与失误,对我们应该有直接的教益。

我们可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比方说:中国现在有二百个太极拳高手,有他们来培养学生,要培养的人不能太多,因为太极拳是“内的”拳, 要细腻调教,要一点一滴地教。一个老师最多可以教三十个了,有些还会淘汰,三年之后最多十个,这肯定是真的太极拳了。于是二百个太极拳高手就变成两千个了。

如此推理之后,太极拳高手教了起码三年或者六年,三年到六年就可以培养出两千个真太极高手之后,接下来再开始培养,就这样五十年之后几十万人都是有功夫的,比巴西的踢足球的更厉害。可惜这是慢功出细活的事,现在人们过分地急功近利,笔者的这个设想,恐怕也只能是说说而已了!

太极拳是很难学成功的,理由已经说过了,太极拳者是“凤毛麟角的”,而“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 这样的道理还不够清楚?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越来越不喜欢比赛了,因为本身是“假的”比赛, 假来假去的表演比赛,有什么意思?这是非常明白的事,只能“自己人”比赛,一个人“比赛”!人家看看跆拳道,空手道,都是起码“两个人”比的,哪有一个人比的?所以只有让家里人、亲戚、朋友去捧捧场。只能如此了,这是何等凄惨!又很蒙羞的。

人到底喜欢真的还是喜欢假的,问题也是很清楚的。举个例子,成年人应该喜欢“真的”老虎,小孩子自然喜欢“卡通”的老虎,因此,人,不能把成年人变成小孩子,去玩太极什么拳,去玩冠军、亚军的,到头来还不是“绣花枕头”而已?不错,现在我们和外国人一起玩“武术卡通”的比赛非常多,表演剑很好看,拳架也是很好看,所以他们恭维我们,其实他们肚子里很好笑的。他们需要的是“飞出去”,需要的是“凌空劲”, 是实实在在的功夫,谁真心跟你玩这一套!所以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好好地为太极拳的未来把把脉才行!


文章整理于网络,旨在宣传推广太极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供丰富拳友太极知识,参考学习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师指导或者自有练习体系,不必依文全改,择其优点参考学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