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一个普通的汉语词汇,原本代指山中的城寨,如今却成了抄袭、模仿的代名词。做盗版、做仿制的人躲在山寨之中,逃避政府与法律的管理,快速模仿成品,面向平民、小众,节省了研发费用,只以成本价出售,迅速侵占低端市场。
美剧、手机、综艺、影视剧、音乐、艺人……
然后,轮到了游戏。
要说到“国内”“游戏”“山寨”这几个关键词,大家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某个以聊天工具起家的游戏大厂。
在大家都还在和传奇系游戏作斗争,或是代理国外网络游戏的时候,腾讯已经拔出了诅咒冰霜之剑“霜之哀伤”,一记《QQ堂》杀死了他最好的朋友——那个时候还叫“盛大”的公司代理的《泡泡堂》。
随后,《QQ飞车》、《QQ音速》、《QQ三国》……腾讯虽然立志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好最善的魔王,但逐渐收集的游戏卡带却将历史再度驶向巫妖之王的轨道。
或许意识到山寨的力量是有极限的,腾讯最终也走上了代理的道路:《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的代理,让腾讯超越盛大,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游戏公司。
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腾讯打算洗白自己、强行改变历史,却发现崇皇卡带怎么也造不出来——蓦然回首,猛地发现,当初《QQ堂》的原版《泡泡堂》,竟也是山寨自《炸弹人》;《QQ飞车》——《跑跑卡丁车》——《马里奥赛车》;《QQ旋风》——《迅雷》——《BitTorrent》……
山寨之王,不曾想成了山寨山寨之王。这个时代,兀然镀上了一层山寨的金黄色。
只要不停下脚步,山寨的道路就会不断延伸。
当各大势力围绕着“网络游戏”的代理和开发斗智斗勇的时候,还是盛大,在荒野之中开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手机游戏”代理,尤其是“二次元手游”。《扩散性百万亚瑟王》的成功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这块巨大的蛋糕,几乎所有势力都一拥而上。
彼时,腾讯忙着怎么从《英雄联盟》身上摘掉“抄袭Dota”的名号,甚至不惜自创了“Moba”代替“类Dota”,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成功转型(尽管我们后来知道他最后还是搞了个《王者荣耀》抄袭我自己),没空理睬二次元的兴趣爱好。
一代巫妖王就此陨落——然而,网易接过此重任,缓缓道出:“必须要有一位巫妖王”,戴上头盔,坐在了千年极寒的王座之上。《阴阳师》的丑闻自不必多说;《第五人格》复刻《黎明杀机》,随即先上船再买票;《风云岛行动》“致敬”《塞尔达传说》;《荒野行动》、《终结者2》直接对标前任巫妖王代言产品,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网易的复刻之路并不像腾讯那么成功。这个时期,互联网发展迅速,即使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阻挡,但是网友的手已经能够触及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游戏都长什么样,也知道游戏不仅仅是我们能玩到的这几种。
另一方面,steam成为了国内玩家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steam的出现象征着大部分玩家能够轻松玩到大部分的电脑游戏,也象征着国内厂商再也不能欺骗无知的群众了。经受过这些“正版游戏”的洗礼,厂商和玩家的“正版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原本口中调侃似的“山寨”一词,也逐渐变成了带有恶意的“抄袭”。
然而,“抄袭”就犹如一个缺口,一旦打开,奔涌的洪水就再也无法止住。
《崩坏3rd》疯狂致敬各大3A大作的动作素材、《龙族幻想》紧跟其后,《最终幻想14》在经历被《剑网三》狂轰滥炸式的抄袭后还是没能躲过手游的抄袭;《舰队Collection》和《战舰少女R》和《碧蓝航线》,还有一众《炮妹》、《苍蓝誓约》、《深渊地平线》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写出来怕是比《冰与火之歌》更加富有史诗感;后知后觉步入战场的《一起来捉妖》干脆促成了一场国内AR游戏狂欢;《刀塔自走棋》爆火之后,各路自走棋频出,一时间各方丑相乱生……
我们注视,我们目睹,我们无能为力。
抄袭有如一剂甘甜的毒药,开发时间短、研发经费少、成品效果好、玩家满意度高。稳赚不赔的买卖,不做不是傻子么?
是的,愿意好好做游戏的傻子越来越少,真正的好游戏阳春白雪,无人问津。
关于《原神》与《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的争论早已闹得沸沸扬扬。无论《原神》究竟有没有抄袭《塞尔达》,亦或者这是不是米哈游的碰瓷营销策略,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原神》并非个例,对国外大作的抄袭、模仿、借鉴,已经逐渐成为国内游戏的主流画风。
8月16日,暴雪在加利福尼亚州起诉新浪游戏,称其免费游戏《Glorious Saga》是“几乎完全复制《魔兽》游戏和其相关产品”——不错,“几乎完全”,从美术素材、到角色名字,新浪甚至大摇大摆直接用上“玛法里奥”、“地狱咆哮”的大名,而且还将《Glorious Saga》在美国本土上市了。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Glorious Saga》已经败诉,于8月29日停止运营。
无独有偶,《剑网3》十周年发布会于8月28日晚上19:00在别克·陕西大剧院召开,并进行了全网直播。在十周年发布会上,西山居发布了十周年纪念大片《九万里》,发布了新资料片“凌雪藏锋”,公布了第十五门派“凌雪阁”,爆料了番外动画《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第二季PV……
当然了,这些对吃瓜群众来说都不重要。有了怀旧服,谁还玩剑三?对吃瓜群众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布会上还同时公布了一段《剑侠情缘之谢云流传》的实机演示视频。
实机视频在网上公开后,很快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吐槽:这格挡,这招架,这动作,头上还顶个大大的“破”字,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在“致敬”《只狼》?剑三本体就靠抄魔兽、抄FF14起家,现在开始做ACT也开始盯着热门游戏抄了?
对此,3D程序工程师杨林在微博上表示:“我们哪有水平山寨只狼”、“我们还需继续努力”。而郭炜炜则直言“游戏在开发时对标3A大作,并没有考虑商业化”。
“不商业化”的承诺给了玩家一个喘息的借口:西山居正在学习3A大作的经验,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抄袭”——然而,为什么国内的3A永远只是低配版鬼泣、低配版只狼、低配版的塞尔达、低配版的XXX……“什么时候能出个游戏让我们眼前一亮:咦,这游戏没见过。那时候我们才有了自己的3A大作。”
国外的游戏业界领先不错,值得我们模仿借鉴不错——但我们从十年之前开始模仿、开始借鉴、开始山寨,我们真的又做出了什么呢?
正版意识的觉醒,让我们知道了“抄袭是不对的”;然而国内游戏厂商却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出离愤怒。我们无法反抗,也没办法自己做一款牛逼的国内3A大作,我们唯一的方法只有不去玩、只有在网上发声、去抨击。
随着时间变迁,有一些事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随着一款叫做《明日方舟》的手游上线,其精良的立绘、不刻意媚宅的画风吸引了大批玩家,二次元手游界再一次大换血。一时间,《明日方舟》力压FGO、少女前线、碧蓝航线,俨然有种龙头老大的感觉。
人红是非多。上线三个月过后,《明日方舟》突然身陷文案抄袭事件——有玩家将《明日方舟》中数名角色的人设文案与《彩虹六号:围攻》的人设文案对比,发现多处文案上近乎毫无修改地“抄袭”。
抄袭事件发生之后,《明日方舟》官方很快就发布道歉声明、对负责文案和审查的员工作出处罚、并且火速修改了当事文案。优秀且快速的处理手段让鹰角重新获得了玩家的信任——抄了就是抄了,我们发现问题,我们处理问题,而不像某些公司疯狂甩锅就完事了——该事件完美收官。
然而,碎裂的花瓶修复了,破碎的裂痕却无法弥补。
在玩家的催促之下,鹰角公开了夏活内容——音乐节“火蓝之心”活动。玩家通过支持三位参赛艺人,解锁关卡和奖励。
活动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立绘和设计——艺人D.D.D被指责“抄袭Marshmello”,活动海报被认为“抄袭某音乐节海报”;伴随着活动一同推出的新干员“黑”也被指责立绘抄袭,而“黑”的原画师则被后续翻出更多“抄袭黑料”……
绘画、设计的事,我们打游戏的不懂,也不敢做出太多的评价。正如玩法抄袭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得上是“抄袭”一样,一张画究竟到什么程度才能判定为“抄袭”呢?缺乏规矩的当下无法鉴定,而这个规矩上的空白更可能永远无法填平。
有的人认为“商业作品本就应当小心翼翼,毕竟是消费者付费买单,消费者表达不满也是理所应当”,有的人认为“画师不是全能大师,不可能为了画一只螃蟹就特地去海边拍一张螃蟹的照片,有所参考也是人之常情”。
双方说的都有道理,又或许,画师与玩家本不该成为对立的双方。
我们已经见证过太多太多的抄袭,我们希望见到更多的好游戏,我们已经过于敏感、承受不起好不容易诞生的佳作再被贴上“抄袭”的标签。有的人站出来指责《明日方舟》需要更加反省自己,有的人站出来庇护《明日方舟》不应受到指责,而更多的人恐怕像我一样,夹在两者中间迷茫不已。
或许中国游戏什么时候能摆脱“抄袭”的标签,我们的“抄袭PTSD”才能治好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