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三年:重温那些闪着泪光的故事

2021-05-12   当代公益

原标题:汶川地震十三年:重温那些闪着泪光的故事

站在时间的长河之上,人类的演进、历史的变迁都似沧海一粟。

而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在有限的生命中,总有一些时刻,忆起时就会让心脏揪起、双眼湿润,无论相隔多久,都能被轻易拉回原点,一切历历在目。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便是这样一个时刻。

约翰·肖尔斯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或是爱,或是重建、或是传承、或是永不言弃的信念。

双膝跪地、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身体......一个妈妈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后保护,成就了生命的奇迹。

已经没有呼吸的妈妈、依然在襁褓中安然熟睡的孩子、手机里最后的留言,成为这世间最悲痛、也最动人的爱的表达。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

妈妈不在了,可是爱不会就此消失,它一定会陪伴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刻,无论是在某个想念妈妈的夜里化作天上的星星,还是在某个孤单的午后轻拂过脸颊的微风......

2008年5月13日傍晚,23岁的廖智被救出时,已经在废墟下埋了近30个小时,这30个小时里,她先后失去了仅仅10个月大的女儿和她的婆婆。

如果不是父亲一直不放弃的一声声呼喊拉回了她生的希望,她也想就这样随他们而去。

被救出来之后,她自己在截肢手术上签了字,作为一名舞者,她又失去了自己的双腿。

命运拿走了很多,却也因为她的坚强和乐观,给予了很多。正如廖智自己所说:“这场地震让我重生了”。

2008年7月,廖智演绎《鼓舞》,一舞成名。2013年,她获央视《舞出我人生》冠军,并发布新书《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

同时,她也在用自己的善意温暖和帮助着其他人。2013年雅安地震,她奔赴一线做志愿者,被网友赞为“最美志愿者”

也是在那一年,她和她的假肢技师相恋。他们一起跑马拉松,一起组织残障人士的公益聚会,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她也重新成为了一名母亲,在生命的延续中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苦难不是人活下来的理由,自由和快乐才是。” 我们看到一个坚强的女孩在命运的磨砺和眷顾下,重建了自己的人生。

震后46小时,15名空军战士从5000米左右高空的“惊天一跳”打开了空中的救援通道。“孤岛”茂县与外界再次取得了联系。

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条件下,这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

每个人跳下去之前都写下了等于是遗书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人民子弟兵们冒雨用身体搭建起人梯,将伤员从40米高、坡度约60米断崖上抬下来。

他们的双手托举生命也托举起希望。

3个月后,程强站在送行的队伍中,高高地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

高高飘扬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旗帜,和印有‘空降兵’字样的头盔,成为融入程强此后年华里的灯塔。

现在的程强,已经成为黄继光班的班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梦想成真。

在支离破碎的大地上,逆行者的大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被带到各个地方,成为了”传承“的种子,经历岁月的沉淀,开出漫山的希望。

每一张面孔的背后,都不止是他们自己,而是一个群像。他们是母亲、是生活的重建者、是逆行者、是传承者,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信念和不灭的信仰。

那一年,还有千千万万个无法到达现场,却始终牵挂着灾区的你我他,在用实际行动支援着我们的同胞,公益的力量从苦难中迸发出闪耀的光芒。

2008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公益元年。

13年过去了,家园得到了重建,生活回归了庸常,而公益却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断盛放。

文中图片取自于网络

参考资料:

空军新闻:《不能忘却的记忆:十年前,中国空军在汶川》

梨视频:《汶川地震失去双腿,她用假肢舞出开挂人生》

从城市到乡野,你只需这一口乡农好物

原来真的有快乐星球

当代公益入驻平台

当代公益即可查到

当代公益:知名社会企业,由南方系资深媒体人发起,是国内领先的公益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公益资讯、策略、资源整合、项目执行、全媒体传播等服务。运用商业机制推动公益创新,致力于让公益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商务合作/授权转载:

当代君: dangdaijun001(微信)

分享点赞在看,温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