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中东画下新愿景

2019-12-23   兰顺正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FT中文网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中东,中国如何深化关系,重振丝绸之路》的文章。该文称,当前中国正向更远地方扩展全球影响力,深化与中东的关系就属于这一计划。鉴于历史联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朝这里转向,并不令人意外。在文中,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副主任萨纳姆•瓦基尔说:“中国有点像是行动缓慢的巨人,正通过贸易和投资逐步扩大接触。”而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中国-中东关系问题专家乔恩•阿尔特曼则表示:“中国人想要传递的信息是:我们的经历表明,不用改变社会和政治,就能创造经济增长。”无疑,该文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中东地区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是积极的。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号称“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各国不仅控制着诸如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波斯湾等全球至关重要的大宗商品流通通道与枢纽,而且还掌握着当地丰富的资源,其中最为知名的即为石油与天然气。但过高的“身价”也给中东地区带来了许多困扰。一方面某些中东地区大国之间本就矛盾重重,由于教派分歧、民族矛盾、安全冲突和争夺地区主导权等原因,让诸如伊朗和沙特这样中东国家相互敌视严重;另一方面,域外大国的介入也让中东“火上浇油”;再加上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等趁势而起,让目前的中东变得好像“热锅”,在叙利亚、卡塔尔和也门等多国都出现尖锐对抗甚至爆发激烈内战。

这其中,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的作用可谓是难得的“一丝清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国际社会合作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中东地区正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带,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就高度重视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2014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上首次向中东地区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邀请,由此拉了中国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序幕。

这些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取得了比较丰硕的合作成果。目前中国已与十个中东国家以及阿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九个中东国家以及阿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九个中东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合作让双方都受益匪浅。对中国而言,现在中国对进口油气能源的依赖水平不断上升,据统计2018 年 11 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日均 1000 万桶,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 70%,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原油进口还将进一步增加。而中东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应来源地,与中东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助从源头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对中东的地区产油国来说,中国巨大的石油需求则有力拉动了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除了能源,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其他领域的成果也令人瞩目。以经贸为例,2016 年 1 月,习近平访问沙特、埃及、伊朗,共签署 52项合作文件,意在进一步扩大商贸合作规模。2017 年,沙特国王萨勒曼访华期间,与中国签订了总额达 650 亿美元的商业协议。另外阿联酋有志于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对中东贸易的关键转口地。

双方在基建领域的合作尤为值得关注。中东各国很多都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当前中东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起步阶段或加速阶段;同时由于“阿拉伯之春”以及目前仍旧持续的内战的影响,部分中东国家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当地政府在资金上的无力,导致无论从人均公路密度、人均铁路密度、人均电力消费还是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来看,中东国家很多指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中东国家对于基建有着巨大需求。

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推动产能合作、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的重要依托。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 当前中国承担的工程建设合作项目以遍及中东地区所有国家,例如以色列阿什杜德南港口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中国企业承建的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项目,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伊拉克鲁迈拉 730MW 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埃及新首都建设项目,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沙特吉赞城市商业港项目等,几乎涵盖商业房地产、能源、铁路(地铁)、港口、城市道路系统、电信基站等所有基础设施领域。

综上不难看出,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确确实实在利己利人,同时中国没有任何政治要求作为前提,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正如此次阿尔特曼在《每日电讯报》文章中所表示的:对于中东国家而言,“中国就像一块空白的画布,人人都能画下自己的愿景”。除经贸方面的合作外,随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对包括安全在内的全球秩序的维护,未来中国也许会在缓解中东地区冲突、增进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