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锻炼?
糖尿病:指一种以慢性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医疗确诊为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服糖后2小时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的血糖浓度。引起因素有遗传,肥胖,年龄。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其生活方式为多吃糖、脂肪且少运动。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多发于儿童,青少年,有遗传倾向,发病较急,需借助胰岛素治疗。
2型多发于老年人群以及肥胖人群,占糖尿病发病人群95%左右,发病较缓慢,一般不用借助胰岛素治疗,有遗传倾向。
其并发症有:
1、体内脂肪蛋白代谢紊乱,产生酮酸毒症,肌肉衰退。
2、糖尿病合并感染。长期高血糖使脂肪蛋白质合成减少,抗体数量功能受到影响。
3、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敏感度低造成脂肪分解为脂肪酸,高血糖也增加血液粘稠度;
4、肾脏疾病。高血糖通过肾脏时增加肾脏吸收工作负担。
5、眼睛疾病。高血糖(尤其是波动性高血糖)使血管内皮受损,使视网膜病变出血,水肿,微血管瘤等,最终导致失明。
6、损伤神经,产生疼痛,导致麻木等。
预防:饮食作息规律,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预防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抗生素。适量补充vb vc ve。锻炼身体预防肥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不吃过多单糖。
饮食注意:水果只能在两餐之间吃,血糖过高时不吃,干果要限制,有条件吃前量血糖。蛋白质可从豆腐,青鱼,泥鳅,蚌,黄鳝等补充。少时多餐,不能因此加大饭量。尤忌花生瓜子。脂肪0.6-1g/天/kg体重,肥胖尤其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应调整。
运动方式:一周3-6次有氧,每次一个小时内,强度不能太大(中低强度),器械每周2-4次,视情况而定。餐后1-2小时运动,早餐后最佳。年龄偏大,病程长以及偏瘦,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0-30分钟。较胖每次30-60分钟,一般人30-40分钟。
运动量过大过长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活跃,血糖上升。药效达到顶峰时不要锻炼(提前咨询医生)。一般医生会让病人服药时间就是使吃饭后药效在顶峰。
过度运动后低血糖2-12小时延伸至24小时恢复。运动强度时间越长,低血糖时间就越长。
运动注意:强度在80%最大心率以下。最好运动前测量血糖,运动过程留意头晕等低血糖症状。运动定时定量,防止血糖过低或者不稳定。出现腿疼,胸痛,或胸闷时即可停止运动休息,尽快就诊。
不能参加运动的人群:
1、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胰岛素严重缺乏,运动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缺乏胰岛素时,不能氧化分解酮体,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2、近期有明显的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以及青光眼者。
3、糖尿病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者。
4、血压明显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者。
5、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者。
6、尿中有酮体。
7、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