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泉镇高桥村:探索创新灾后重建

2019-07-30     宜宾日报

“6·17”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珙县珙泉镇高桥村按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灾后重建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日前,该村已率先启动灾后重建C级危房维修加固工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复制借鉴的“高桥经验”。

村民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多力协同引领自救

灾后重建工作如何做?在珙县珙泉镇高桥村村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该村第一时间成立由村支两委、各社社长及资深工匠组成的灾后重建自建委员会,负责高桥村灾后重建C级危房维修加固工作。

自建委员会下设由3名以上资深工匠组成的C级危房加固维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C级危房户受灾损坏程度的等级鉴定。设立由村支两委干部组成的灾后重建政策宣传小组,大力宣传C级农房户进行灾后重建补偿政策和灾后重建C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细则,动员农户积极响应村两委号召,主动按照C级危房加固维修方案制定的程序开展自救自建工作,及时对受损房屋进行维修加固。

设立由C级危房加固维修技术指导小组、资深施工工匠、受灾农户组成的C级危房加固验收小组,负责对已完成C级维修加固的房屋进行验收,将C级危房鉴定分为轻微、一般、严重等三个等级,采取一户一策方式加固,根据各受灾农户房屋损坏程度等级,结合农户房屋结构情况制定维修加固方案。

施工人员正在加固。

多策叠加创新自救

在大力开展生产自救过程中,高桥村通过村民大会、农户大院坝坝会、入户走访、灾情研究和电话征询等形式,广泛收集党员干部和村民意见,参考骨伤“接骨疗法”,综合形成四套具体有效管用的C级危房维修加固系列方案。

加固维修方案中,对房屋左侧主墙横开裂,采用方法为剃掉原墙灰,从开裂处两边钻孔用120×8mm钢板穿螺丝固定墙体,间隔一米加固一道,共计7道,再用6mm钢筋将7道钢板横向连接在一起,面墙用1:1砂浆抹面4厘米厚掩盖钢筋钢板。

对楼梯主墙开裂严重的,剃掉受损墙灰,主墙用10-12mm钢筋横竖间距150mm双层钢筋编网扎固,关模,用C30混泥土浇筑120mm厚,剃掉副墙墙灰,撤掉松墙,砌砖加固,用1:1砂浆抹面。

对楼梯顶主墙受损严重的,剃掉原墙灰,挂钢网抹灰,在主体墙四角加400mm钢筋混泥土柱,高出屋顶用钢筋混泥土以圈梁形式连接4根柱子加固。主墙受损轻微,副墙受损较重的,剃掉主墙墙灰,加钢网粉糊2-3厘米,撤掉副墙松动砖块,新砌加固,墙面挂钢网粉糊。

施工人员正在对房屋进行加固。

多措并举有效自救。

在推进C级危房维修加固过程中,受灾农户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向村上请求推荐施工队伍,也可以自行选择有资质的工匠按照C级危房加固维修技术指导小组制定的维修加固方案进行施工。

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痕迹化管理,由具体操作的工匠做好施工日志,并全程接受村自建委员会和技术指导组的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如期保质保量完成C级危房加固维修工程任务。

施工结束后,由村自建委员会会同C级危房加固维修技术指导小组、C级危房加固验收小组、具体操作的施工工匠和受灾农户共同进行检查验收。

据了解,珙泉镇高桥村已于2019年7月上旬正式启动C级危房维修加固工作。截至目前,高桥村已有15余户C级危房农户完成维修加固,还有8户C级危房尚在加固维修中,预计8月上旬前该村加固维修项目全面竣工,实施加固维修的受灾农户普遍表示满意,“高桥经验”经受余震考验和检验,社会反响良好。

文良炳 文/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ecDRGwB8g2yegND4b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