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222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

2020-04-27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咏 通讯员童金健 程昌宗

4月的赤壁,生机盎然。

赤壁高新区万津实业建筑工地上,700余名施工人员热火朝天两班倒,力争7月如期交付。蒲纺工业园区泽瀚实业生产车间里,工人在加班加点完成企业客户的订单需求。

赤壁市规上工业企业222家,已全部复工。

赤壁长江大桥(摄影:冷朝干)

106家企业满荷生产

“目前我们到岗员工777人,能全面满足施工需要。”4月9日,在万津实业施工现场,中建三局项目经理鲁爱国告诉记者,3月11日,工地顺利复工。

万津实业总投资35亿元,预计年产值约25亿元,带动2500人就业。

“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初步预计7月初交付投产!”鲁爱国说,复工后,为让员工安心工作,政府专门帮忙安排了核酸检测。没有建筑原料,政府帮助打通生产全链条,加快关联企业审核复工……

“测温、消毒!”蒲纺工业园区湖北泽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佩戴口罩的多名员工在生产线上赶制汽车零部件等产品。

家门口就业(摄影:黄富清)

该公司副总经理胡六一说,面对库存原料紧缺、原有采购渠道受影响,赤壁高新区专班对接、专题研究,打通了采购渠道,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转。“目前企业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订单形势较好,有望把损失夺回来。”

“复产率高!”赤壁市科信局局长王佳兴说,全市复工复产企业水、电、气全部落实到位,企业进出渠道全部打通,用电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5%以上,日用电量超过1000千瓦时的企业有106家。

甘当企业的店小二

“本地工人要有班车接,外地工人要办证并派车到高速路口接,所有人都要隔离观察14天,通过CT检测才能上岗。一家公司哪能做得到?”3月11日复工后,维达利实业公司总经理王伟发了愁。

“疫情对我们来说危中有机,正好把滞留本地的务工人员抓在手里。”王伟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代工企业,主要生产平板玻璃等手机配件,批准复工后需储备2000名工人。

赤壁点对点集中输送贫困劳动力外出返岗就业

面对该公司的难处,赤壁市成立工作专班,派出“点对点”专车将400多名来自26个省份的工人一一接到企业宿舍,并为3900多名到岗员工免费进行肺部CT检测。公司门口,免费接送工人上下班的10辆公交车一字排开,十分壮观。

“甘当企业的店小二!”赤壁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凡与本地规上工业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务工人员,2月14日起至实际到岗之日止,按不低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月生活费1000元。同时对规上工业企业,给予年度内每个新增岗位1000元补贴。

该公司车间里,工人们争分夺秒赶订单。质检员石林英说,她现在完全适应了上班的新节奏:进入厂区前,在门口的消毒通道洗手、换口罩、测体温,最后步入车间。

“因疫情停工的45天,损失了1/3的订单。”王伟说,“现在开足马力生产,之前的订单又陆续找上了门,完成今年目标应该没问题!”

金融支持企业满荷生产

3月30日,赤壁恒瑞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顺利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出质股权数额1400万元,获得工商银行600万元融资,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赤壁市科信局局长王佳兴介绍,为帮助企业资金周转,赤壁市10余家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开通绿色通道,至今已发放各类贷款13.45亿元,为复工复产的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

王佳兴告诉记者,恒瑞公司以生产非织造材料、生活卫生用品为主,疫情期间市场需求大增,急需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了解企业需求后,赤壁市相关部门通过提前预约方式,仅用不到一小时就为企业解决了资金运转难题。

企业复工复产忙

人到了,心安了,资金有了,企业吃下了“定心丸”。目前赤壁市222家规上企业全部复工,满负荷生产已超过八成。

4月2日,“最美逆行赤壁”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共签约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额25.39亿元,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医卫用品等领域。

4月16日,总投资6.8亿元的天驰国际汽车城项目签约落户赤壁,拟建设国际名车销售区、汽车4S销售区、新能源汽车品牌销售区、二手车展示销售区、汽车后市场专区、金融保险服务区、员工宿舍等区域。

签约会上,赤壁市委书记盛文军表示,赤壁将一如既往坚持项目优先战略,落实惠企政策,实施一企一策,不遗余力支持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