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关鹏:2019年,最高法新闻发布会四大亮点值得称道

2020-01-21     最高人民法院

新闻发布专家评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27场新闻发布会、参与国新办专题发布会2场。

一年29场新闻发布会,每一场都是令人振奋的重磅官宣,发出新时代的法治强音。

过往可忆,未来可期。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隆重推出“新闻发布厅纪事2019”专题策划,讲述2019年新闻发布厅里的那些事儿。一年过去了,传媒专家们对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工作又是怎么评价的呢?TNT模式、NNN模式、“1+N”的联动传播模型了解一下?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吧!

这位专家是

董关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学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传播专家

点评

贯彻党的精神 遵循新闻规律

丰富传播手段 坚持开拓创新

新闻发布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支持法院工作、理解法律精神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法院系统普及法律知识、贯彻司法公开、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抓手。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新闻规律,丰富传播手段,不断加大新闻发布力度,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打造了优良法治宣传品牌。一年以来,四大亮点值得称道。

一、现场连线,发布内容更直观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创新内容与形式,在最高人民法院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内,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同步解读”、“坚决坚守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最后一道防线’”、“知否知否?应是严惩电信诈骗”等主题举行了5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活动,对报告进行权威深度的解读与宣传。40余家网络媒体对活动并机直播,5场直播访谈的观看量累计突破1.5亿。

2019年3月12日至14日,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最高人民法院举行5场全媒体直播访谈。

在5G时代即将到来的当下,新媒体、新平台、新业态不断涌现,媒体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善于利用网络直播、视频访谈等新工具,主动与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相适应,以现场连线视频直播的方式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方便人民群众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报告内容、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新闻发布效果,这种新的尝试值得肯定。

二、四级联动,发布声势更浩大

同样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法院新媒体的宣传舆论引导作用,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联合中国法院网、今日头条、抖音、快手、新浪微博等平台,组织全国四级法院联动发布展现法院工作成绩和亮点的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集中力量做大做响,形成热门话题,打造“爆款”产品,累计话题访问量已超4.1亿。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带领下,全国四级法院已经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普遍建立官方账号,自媒体矩阵初步形成。全国四级法院官方自媒体账号发布展现法院工作成绩和亮点的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可谓声势浩大。在多样化内容展示特定主题的同时,通过相互转发、点赞、留言等多种互动形式,让更多网民看到不同账号发布的内容,扩大了新媒体产品的影响力。建立自媒体矩阵、联动发布内容、相互转发支持,这一系列新闻发布工作遵从了融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的基本规律,探索了法院系统新闻发布工作的新形式,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布效果。

三、公众开放,发布方式更多样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分别在六一儿童节、国家宪法日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舆论反响积极热烈,收到了普法、司法公开的良好效果。

2019年5月31日举办的“成长路上·法治同行”六一儿童节公众开放日活动,设置了参观中国法院博物馆、法治教育图书捐赠活动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十大优秀案例新闻发布会三个环节,邀请北京市中小学师生代表参加,让法律知识、法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2019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成长路上·法治同行”六一儿童节公众开放日活动。

2019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最高人民法院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展“宪法e路行”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外宾、社会公众和中外媒体走进杭州互联网法院,有效向大众展现了中国法院互联网司法建设新成就。

201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开展“宪法e路行”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

两次公众开放日活动不仅影响了前来参观的中外民众、媒体,更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关注。我国的报刊新闻、网络新闻、APP、视频等报道两次活动共计一万余条。法新社、俄罗斯RT RUPTLY、英国Daily Mail Online、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新加坡Asia One、越南《人民报》等外媒也纷纷进行了正面积极的报道。

外媒对《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和“宪法e路行”公众开放日活动进行关注报道。截图报道来源:越南《人民报》、新加坡Asia One、俄罗斯RT RUPTLY、英国Daily Mail Online。

公众开放日活动,有助于消除人民与媒体心中法院的神秘感,推动我国法院工作公开化和透明化,在赢得理解的同时,也推动了法治国家建设。“公众开放+媒体报道”的组织形式和“线上+线下”的发布方式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通过开放日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法院的相关工作。

四、着眼视频,发布形式更鲜活

法治动漫微视频制作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工作的一大亮点。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全国法院发挥媒体平台作用,推出动漫视频产品,采取系统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国法院参与第三届“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第十六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示等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还联合新浪司法频道推出《2019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精彩亮相花式指南》,短短几天即有超过12万人在线点赞;推出的“动漫版解读全国法院成绩进展的七个重点(方言版)”“全国法院成绩进展的七个重点”等短视频产品,对“大法官访谈”、新闻发布会中的精彩片段剪辑短视频,通过抖音平台进行了发布和推介,阅读量超过千万。

与传统传播形式相比,动漫视频更加鲜活有趣,易于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在网速越来越快的今天,动漫和视频更加符合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求,方便人民群众在碎片时间内了解法律知识,了解法院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全国各级法院,与广大媒体进行合作,通过动漫视频的形式进行新闻发布,有效利用了法院内外的优质资源,宣传了法律知识,弘扬了法律精神,是一次种极为成功的发布尝试。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围绕着“贯彻党的精神、遵循新闻规律、丰富传播手段、坚持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现场连线”、“四级联动”、“公众开放”、“着眼视频”四大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值推动了法律知识普及、司法制度公开,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值得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效仿。2020年,希望最高人民法院继续坚持新闻发布工作常态化、机制化不动摇,在愈加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下,取得新的胜利。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作者:董关鹏 | 编辑:冼小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UpQyW8BjYh_GJGVXft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