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8月18日,近年来,山东省派泰安东平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新湖镇开展工作以来,将这个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万亩,54个行政村,5.3万人,镇村两级财力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存在较大差距和短板,且全部位于东平湖二级蓄滞洪区整体移民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做出了明显的成效。
据悉,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来自省直9个部门、单位,在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宁带领下,按照“两个争取,四个依靠”整体工作思路,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依靠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服务镇村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入调研定思路,对标学习找差距,编制规划谋振兴,扎实开展服务工作。
完善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把选优培强村级班子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对履职尽责不到位、作用发挥不突出、工作推动成效不明显的村“两委”成员,及时建议镇党委进行调整,将致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办事公道正派的人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打破以往管区和村居的限制,成立大排河片区联合党总支,整合各类优势资源集中投向乡村振兴实践。积极争取省广播电视局55万元资金支持,建设智慧党建系统平台,在5个服务村和省广播电视局“双联共建”楼岔村,依托广电网络和数字电视机顶盒,建设智慧党建系统平台, 促进了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聘请省级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全镇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和片区规划。制定“一带、一馆、两路、两园、五村”的“11225”发展规划:“一带”,即新湖运河生态带;“一馆”,即新湖记忆展览馆;“两路”,即臧马路和州靳路改造提升;“两园”,即现代果木种植园和小龙虾产业园;“五村”,即所服务的冯洼、范洼、刘庄、窦府营、后泊五个村庄。坚持协同作战。服务队参与成立镇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挂账销号,坚持例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由服务队成员、镇村负责同志和项目建设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对项目推进情况、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集中研究解决。坚持一线工作法,服务队成员、镇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联合巡察组,每天到各在建项目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项目推进效率。
深挖优势,破解乡村振兴资金难题
实施水田改造。服务队通过走村入户、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征求镇村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到县水产、国土、财政等职能部门了解政策、对接协调,实地走访、现场调研新湖镇沿湖片区涝洼地改造现场,经服务队集体讨论并与新湖镇党委政府达成一致后,确定通过加大实施水田改造力度,有效破解乡村振兴实施中的资金瓶颈。“水田改造”是对新湖镇原有废弃坑塘、水塘加以提升整治,实施水泥护坡,在池塘内种植莲藕,形成标准水田,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将土地指标纳入土地占补平衡项目,每亩收益可达18万元。新湖镇曾于2017年开展过水田改造试点,由于受土地整合难度大、改造周期过长,对外信息不畅,指标交易较难等问题,镇村两级在实施水田改造的过程中有畏难情绪。服务队充分发挥省直部门的职能优势,多次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现已促成新湖镇与济南高新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达成498亩的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协议,今年4月27日,协议已经签订,按照18万元/亩进行转让,首批交易资金8977万元已经到位。经积极争取,第二批970亩指标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调剂意向,正在履行审批程序,待验收入库后按照不低于18万元/亩的价格进行转让,可筹集资金近1.8亿元。实施“一户多宅”清理。服务队与新湖镇紧紧抓住全域土地整治机遇,以“四清理一增收”为抓手,开展“一户多宅”清理,对清理后符合条件的土地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服务队服务的后泊村由于历史原因,村民院落散落分布在堤东房台和堤西老庄居住,2019年春节过后,启动堤东房台居民搬迁工作,针对个别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服务队与镇村干部一户户登门做工作、耐心解释,用了3个月时间集中建成45处新房和16间养老周转房,拆除老旧房屋51户200余间,结余土地指标72亩,为村集体增收1440万元,最终把“老大难”办成了群众满意的大好事。实施重点项目。累计投资1.5亿元谋划实施了乡村振兴十大重点项目,投资1200万元实施新湖运河改造提升,投资5100万元实施臧马路和州靳路两条县道提升工程,投资1500万元实施龙虾产业园项目,投资1700万元实施五个村“五化”提升项目,投资620万元实施为民服务中心项目、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投资220万元实施新湖记忆展览馆项目,投资150万元实施冯洼村污水处理项目,等等。(阅读原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