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大量研究表明森林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和芬多精精华,对人体具有辅助治疗精神疾病、高血压及一些慢性疾病、改善睡眠等作用。由此,森林康养应运而生。
森林康养,被大众认识为健康养生养老。顾名思义,指在森林中进行健康养生养老的活动。它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将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在森林中开展一系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其目的包含预防养生,保康健体,休闲娱乐。
森林康养基地,作为人群进行康养活动的特定区域,基地内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至关重要。
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林区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森林具有净化大气、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等生态效益,森林康养基地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娱乐休闲、观光度假、康养体验、养老养生于一体的城市近郊度假基地。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工作,有利于发挥康养基地内森林净化大气、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效益,使基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经济效益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森林康养基地建成后,当地森林康养旅游得到发展,餐饮、住宿、医疗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可提供诸多就业岗位,因此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经济效益的直接表现就是增加地方就业机会;其次随着康养旅游的发展,游客增多,消费增多,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带动地方 GDP 增长,进而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一定贡献。
(三)社会效益
森林康养基地康养旅游通过开展知识宣传、科普教育和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为当地提供理想的自然教育基地、户外游憩胜地,使游客得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此外,基地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当地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各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壮大森林康养旅游等高附加值绿色产业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与生态资源保护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发展以康养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并刺激当地与之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全面增长。
三、森林康养基地配套设施建设
总体而言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应该以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优化为前提,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培育的关系,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推动全域森林康养发展。基地内配套设施建设应在此基础上注重因地制宜、生态至上、就地取材、合理利用、以人为本思想。
(一)道路设施
康养基地内道路建设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因地制宜选线,尽量利用原有林区道路,最大程度避免或者减少损坏地貌和景观,尤其是森林资源。
森林康养基地内道路类型应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三大类,其路面设计如表1所示:
表1森林康养基地道路类型
但总体而言,康养基地内道路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步道的建设上,建设时应从道路选线、路面材料、植物配置、道路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步道选线时应主动避开生态敏感区和灾害易发区、也尽量避免选择坡度较长、坡度较大的区域;优先利用景观优势,布局在景点、水系沿线;也可结合 GIS 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线方案设计,构建步道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步道选线方案中。
2)步道路面材料的选取应以木板、鹅卵石、碎砾石、落叶、透水砖等绿色环保材料为主,打造自然舒适的康养步道。
3)步道两侧植物的选取应避免有毒有害植物,在考虑景观层次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益健植物,如雪松(Cedrusdeodara)、银杏 (Ginkgo biloba)、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
4)道路设计上,步道宽度宜大于1.2m,坡度宜小于8%,且每隔一定距离需要设置休息点;阶梯步道考虑中老年身体机能和体质,阶梯高度及宽度适中;此外,康养步道也应尽可能配备无障碍设计,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二)水电设施
1.给水设施
康养基地内用水主要有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水源一般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作为水源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因地制宜。给水设施建设应注意如下要点:
1)供水采取“就近采水、就近处理、就近供应”的原则;
2)注意水源保护,在水源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出现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动;
3)供水须作净化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方能饮用;
4)管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新建,沿道路埋地敷设,尽量采用重力自流,特殊地段修建加压泵站;
5)对于用水量的预测,可按照旅游旺季最大客流量人均最大用水量进行预估,确保用水供应充足。
2.排水设施
康养基地内排水主要包括雨水排泄和污水排放两大类。雨水排泄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坡度大、以植被为主的地区,采用地面排水;地势相对平坦、建筑较为密集的地区,选择管道排水;道路两侧雨水沿道路边沟排除,建设必要的雨水明沟和截洪沟。污水排放需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污水必须净化处理,处理达标后才能向外排放,严禁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
2)污水处理过程必然会产生噪声和异味,因此处理站点应该远离景点和游客服务区;
3)管网材料选择钢筋混凝土材料最为适宜,需对其进行加固和防腐处理;
4)管网同样沿道路埋地敷设,保证覆土厚度适宜;
5)对于游客较为密集的景区可修建独立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开挖地下氧化池、沉淀池等。
3.供电设施
关于康养基地的供电设施建设,目前主要考虑了供电电源、变压器、供配电线路敷设三大问题。电源供应上应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必要时可自备电源,例如在风力、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优先考虑自建小型风力或太阳能发电站;规划时应对基地内用电量进行定量评估,综合考虑确定变压器的数量及容量;出于保护康养基地景观和森林资源的目的,线路敷设不宜采用架空线路,特殊情况只能架空时,尽最大可能跟随沿线道路布设,避开主要景点、避开人群及林区动物集中活动区,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三)通信设施
总体上目前国内的森林康养基地为数不多,已有的森林康养基地普遍存在通信设施拥有量不足,设备陈旧、不够先进的问题。近年来产生的新概念“智慧景区”表示着大面积、无缝隙的网络覆盖成为了康养基地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基地内要大胆建基站、敷光缆,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覆盖面;发展良好的基地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光纤网络,确保游客的日常通讯及网络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积极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开展合作,争取建成全面覆盖基地的 wifi 热点布局,实现基地内无线网络全覆盖。
(四)其他配套设施
除以上 3 类基础设施建设外,森林康养基地还应建设一些其他配套设施,如表 2 所示:
表2 森林康养基地配套设施类型
1)休闲娱乐与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应注意动静结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开展多样化项目。青少年在康养基地内大多根据山势地形合理开展一些特色动态的活动,其活动场地设计应以空旷明亮为主,条件允许时还可配备卫生间、更衣室、淋浴室、商品售卖间等配套设施;中老年主要是在基地内开展特色静态活动,其活动场所地面应做到平坦,防滑,场地应该选择在空气新鲜、向阳避风处,外围提供绿荫和座椅,配备必要的休息和避雨遮阳设施。
2)医疗保健设施建设目前主要集中在医疗养生服务,如血压、血糖、心跳等常规检查,条件允许时可在基地内新增医疗保健等专用设施,新建中医馆、SPA中心,提供森林疗养、健康理疗、养老养生等服务;还可在基地内实行会员制,记录游客相关信息,实行一对一服务;也可以与当地的医疗保健机构合作,建立健康养生课程中心,针对不同游客开设不同课程,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养生措施。
3)关于基地内餐饮住宿设施建设,餐饮设施优先考虑打造成生态餐厅,不仅规划、建设餐厅的优美环境,更要为就餐者提供基地内特有的生态果蔬、五谷杂粮等健康绿色食品,从饮食方面改善、提升康养效果。住宿设施布局优先选择安静舒适的地区,建议打造生态小木屋、森林旅馆、丛林旅馆等住宿形式,并设置按摩、足浴、温泉等专有区域,让游客在入住的同时也能感受林区特色,享受专业服务,缓解疲劳,有益身心健康。
4)此外,森林康养基地配套设施建设还应从生态停车场、生态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基地导向系统、卫生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全面提升基地发展森林康养的硬件条件。
四、结语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康养需求巨大,未来森林康养产业定会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人群将走进森林康养基地进行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养生保健。随着政府资金的投入,对森林康养基地内道路设施、水电设施、通信设施以及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餐饮住宿等设施进行配套性改造与新建,会使基地内森林康养硬件条件不断完善,提高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基地吸引力,以此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