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是那种老人,那种在中国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老人。
69岁的生命,已经被黄土和烈日烘烤殆尽,看起来干瘦、黝黑,1米6的身高体重不足百斤。
他是家里的独子,年幼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在农村,没有男性劳动力的家庭,注定卑微。
而卑微的另一个名字,叫透明。
没有人看得上他,只好打了一辈子光棍。
壮年的时候,他也曾为了生计,远走异乡打工。
那是在东莞,做环卫工人。
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拉着两轮垃圾车,到马路上扫地,一天扫十来个小时。
一干就是30年,工资从240涨到了1000多。
但再好的耐性,也耗不过光阴。
他老了,又染上了肺结核,连地都扫不动了,只能回到农村养老。
大半生的积蓄,统统交给了医院。
一个终身未婚的农村孤老,等待他的只有一种命运:申请五保户。
每月400多块补贴,冬天发衣服,过年再送点猪肉粮油,勉强活下去。
和你见过的所有农村老人一样,只要还能动,他就闲不下来。
在那一亩自留地里,他种了水稻,种了蔬菜,还养了鸡和鸭子。
这一亩地和两间平房,就是他的世界。
小时候因为穷没读过书,所以不识字,连电话都不会打,这辈子没用过手机。
邻居说他胆子小,不敢去陌生的地方。也很少主动找人说话,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串门。
当然,也没人去他家串门。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倔强。
买药没带钱,第二天一定去补上;有时村医不收他钱,他也坚持要给。
不习惯麻烦别人,有时在走在路上,遇到开车的熟人要捎他,都情愿自己走。
“他是那种让人比较舒服的老人家,平易近人,随和。”
他的名字,叫李志广。
69年前,父母为他取下这个名字时,或许也曾期待他“好男儿,志在四方”。
只是,他终究还是活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而死亡,是他这一生最广为人知的事。
02
2019年12月14日中午,邻居家杀了鸭,给李志广盛了一碗送过去。
碰上这几天老人家犯头痛,吃不下,只喝了汤。
下午1点多,李志广拄着拐杖出了门。没人知道他中间去了哪儿,直到下午5点,出现在离家1.4公里处的村卫生室。
他要给自己买二贴油,一种专治感冒头痛的药。
5点半左右,李志广走出卫生室。
一个小时之后的6点21分,这个右手拄着竹竿,左手背在身后,弓着腰向前挪步的老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3辆车,7分钟,带走了他对这个世界全部的辛酸和柔情。
第一辆是摩托车,从身后将他撞倒在地。
司机爬起来后,双腿跨在李志广身上,把他抱了起来,拖到马路一边。可是一松手,李志广又软了下去。
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马路时明时暗。
司机前后张望了几秒,最终选择了放手。
司机逃了,可能是太紧张,他轰了好几次油门,才再次启动摩托车。
李志广就这样瘫在地上,头朝马路。
他的腿动了一下,并努力想抬起头,爬起来。
就在此时,第二辆摩托车来了,碾着他的头呼啸而过。
李志广被巨大的冲撞力推着,在地上旋转了30度。
第二辆摩托车没有停下,甚至没有减速,扬长而去。
附近的餐馆里,人声鼎沸,和马路上车辆的轰鸣交相呼应。
接下来的6分钟里,一名男子从餐馆出来打电话。
借着过往车辆忽明忽灭的灯光,他看到一团黑影,又像是一滩烂泥、一件破衣裳,堆在马路边。
男子喊来餐馆老板娘,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人。
斜躺着,左手撑地,脸上满是血,还混着排水沟里的泥水。
直到第三辆面包车,以60公里左右的时速呼啸而来,无一人上前搀扶李志广。
车轮从他身上碾过,1米6的瘦弱身体,随之在马路上打了一个转。
面包车前保险杠被撞碎,车辆减速,刹车灯亮起两秒,但终究没有停下。
这一次,李志广再也没能动弹。
他左脸贴地,躺在自己的血泊里,头部已经变形。
事后,得知叔叔被三辆车连环碾压的堂侄,难过又愤怒。他说:
“那是人啊,不是蚂蚁。”
03
在李志广生活的大伦镇,他用了69年的时间,仍然不过是活成了村里的影子。
父亡母亡,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无兄无弟。
没有人记得他的喜好,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到近乎透明的人,却因为死亡,沸腾了整个广西北流市。
路边的监控,拍下了他被三辆车撞死的经过。
有人把视频传到了网上,全城轰动,150万北流人一夜之间都在寻找肇事车主。
实际上,事故发生地,距离李志广买药的卫生室,不过610米的距离。
而他只用再走400米,就可以右拐走进小路,然后回家,生火做饭。
可是没有如果。
在李志广的身上,生与死的距离,只隔了400米。
而在这400米之前,他原本有3次活命的机会。
第1次,三位肇事司机中的任意一位,只要良心发现,停下车、拨通120,他都不至于离世。
第2次,机会来源于那7分钟里,匆匆驶过的几十辆车,和在事故现场,亲见老人倒地的路人。
哪怕只有一个人报警,一个人拦路,一个人搀扶,一个人拨通急救电话,结局都不至于此。
第3次,源于李志广第一次被撞时,对向的来车。
如果司机没有打开远光灯,没有晃目的视野盲区,那么李志广未必会被撞。
在新闻采访里,一位现场目击李志广倒地的路人说,自己之所以没马上扶老人起来,是因为有朋友以前扶老人后,被讹了1万多块。
“碰到这个事,肯定自己一个人不敢去的。最少有一个人在旁边看着我扶起来,不然说是我碰的。这个很难说清楚,是吧?”
04
中国人有喜丧的风俗。
在李志广的老家,有老人过世,后人大多会办一场风光隆重的丧礼。
超度法事、入土安葬,逢年过节、烧香祭拜。
李志广没有后人,自然也没有葬礼。
去世一个多月后,他的遗体火化了,骨灰洒进河流。
一切悄无声息,宛如他生前一般,默默无闻。
写到这里,心如刀割。
到底是谁杀死了李志广?
如果那三位肇事司机是凶手,那么围观的每一个看客、视而不见的每一个路人、夜间行车随意开远光灯的司机,他们都是帮凶。
是的,真正的凶手,是自私和冷漠。
还记得前年轰动全国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吗?
大V霍老爷写了一篇文章,《22路公交车上,没有一个冤死的鬼》:
“在长达五分钟的争执中,这些看客居然完全是事不关己的心理。没有一个站出来制止这个傻逼乘客,都觉得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2路汽车上,司机、刘某、其他乘客,这里面没有一个无辜。”
这就是自私和冷漠的危害,付出的代价,是车上13条鲜活的生命。
05
然而最糟糕的,还不止于此。
社会中的自私和冷漠,就如新冠病毒一般,会在人群中间大肆传染。
我有个朋友,平时规规矩矩,上个月却收到了一张罚单: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驶。
我挺纳闷,朋友是个素养挺高的人,为何也不守规矩?
原来,那天高速大堵车,他本来按部就班的排着队,可耐不住身边的车,一辆接一辆从应急车道超过,最终还是跟风违章。
社会学里有个概念,叫做“剧场效应”。
一个剧院,本来大家都坐得好好的看戏。
可前排有一位观众,忽然站了起来。
你劝,他不听,于是你也只能站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你后排的观众也因此只能站起来。
最后,原本所有人都能舒舒服服坐着看戏的剧场,变成了所有人都只得站着看戏。
这就是自私和冷漠的传染力,也是当今老人倒地再也无人敢扶的心理渊源。
06
如何打破这种僵局?
我想讲今天的最后一个故事。
2013年,一位在广东经商的巴西人,路遇两个小偷行窃。
他见状第一时间冲上去制止,结果被两个小偷打得头破血流。
可是他没有退缩,一副不怕死的架势,逼得两个小偷只好落荒而逃。
事后,记者采访他,为什么?
他说了一句话,我想送给每一个读这篇文章的你:
“我有个妹妹,如果她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希望有人帮她。但在此之前,我应该先帮别人。”
如果我们希望李志广老人的悲剧不再发生,如果我们希望万一有一天,我们或者我们的亲人,不幸落到李志广的境地时,有人能伸出援手,那么:
最好的改变,就是从此刻、从自身开始。
小说《认罪书》里,有一句话:
人活一辈子,嘴要吃饭,心也要吃饭。嘴里的饭得有油有盐才有滋味,心里的饭也得有油有盐才有滋味。
愿我们都能抛下自私和冷漠,做一个有油有盐有滋味的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6a7yHEBfGB4SiUwgo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