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主持人为了完成好国庆庆典的直播,一边备稿一边吸氧的照片被发在了网上。事实上,吸氧的效果对他们更多是心理安慰,因为大脑的供氧并不是只靠呼吸氧气,还需要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通俗讲,保证大脑供能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别饿着,一个是别憋着。
我们的食物不外乎碳水化合物(即广义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但唯独碳水化合物是大脑供能之必需,其他任何食物都必须转化为糖之后才能给大脑供能。也就是说吃了缺少碳水化合物和糖的食物,大脑也可能仍旧缺氧,因为这些食物必须经过转化,一来转化中有损失,二来转化需要时间。
其实,只要没有肺病、心脏正常,是无需额外吸氧的,多吸进去的氧气,并不会乖乖地待在血液里,甚至还会跑出来搞点破坏,造成所谓的“氧中毒”。
众所周知,早产的婴儿要放在暖箱里,后来发现很多孩子虽然活了下来但是失明了,就是因为富氧的环境可以导致新生儿视网膜损伤,造成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这些损伤虽然机制仍不是非常明确,但吸氧过度导致的“氧化”,肯定是罪魁祸首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