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了2000多只口罩,1个也没给自己留

2020-04-02     中国家庭报

“疫情肆虐时,人人都在保护自己,可是这群北京的医护人员却逆流而上,是这场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北京人民的骄傲,是真正的‘北京榜样’。”说这话的朱金元是北京某律所主任律师,除本职工作外由于常年热心公益,默默为校园、社区等地进行普法,他被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评为“北京榜样”。

采购防护物资,他为一线人员送上了特殊的情人节礼物

疫情初期,朱金元了解到不少一线工作者防护物资短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处打听医用口罩的信息,最终托做医疗器械的朋友帮忙买了大量口罩、防护面具、消毒液等物资。

2月14日,朱金元开启了自己第一次抗疫公益活动。他清晰地记得,当天北京风雪交加,他一大早就出发,驱车70多公里赶到了位于昌平区的小汤山医院。

路上大雪片不断地拍打窗户影响视线,而且道路特别湿滑只得慢行,所以平时一小时的路程,朱金元当天行驶了近三小时。到达医院后,他看到很多小汤山医院升级改造的建设者们没买到口罩,依然在紧锣密鼓地作业。

每天身处防疫一线,口罩对于建设者们来说,既是必备品也是奢侈品。在防疫物资日益紧缺的这个时期,能收到这么多的爱心口罩,对于建设者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口罩、面罩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能把这份情人节防护礼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在帮助病者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我感到很荣幸。”

回程的路上,由于路面积雪越来越厚,朱金元的车挡护板拖了地,成了铲雪车,最后根本无法行驶,只好打救援电话求助。他笑着说,那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情人节,想到当天工人们对他“雪中送炭”一个劲儿地感谢,又想到那些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自己遇到的“小插曲”太微不足道了。


做好后勤保障,让最美英雄安心战斗

每天,朱金元都会在医院、学校、社区、政府部门等地来回奔波,哪里需要物资,他就去哪里。

起初,朱金元的亲朋好友们并不理解他的行为,甚至轮番劝阻他疫情太严重不要到处跑,但当他们得知了朱金元解决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后,渐渐地开始理解和支持他的所作所为。

“家人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后盾,我做公益需要,医护人员更需要,他们能义无反顾地到前线去,肯定离不开家属的鼎力相助。”朱金元回忆,走访了那么多个地方,让他触动最大的要属自己慰问了多位北京市援助武汉疫情的医护人员家属。

2月26日,朱金元来到北京安贞医院的护士孔万丽的家,他了解到,孔万丽在医院开始征集支援武汉人员时,第一时间请缨,在春节期间就支援武汉疫情一线,直到2月底都没有回家,家里只剩她老公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和老父亲,小儿子六岁,大儿子也才十一岁。

“见到他们时,我一把将两个孩子抱到怀里。提起妈妈,小儿子因为太想念,眼泪就不停地掉下来。”朱金元说,疫情的肆虐让人恐惧,生命的脆弱让人揪心。

他感慨道:“其实每个医护人员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所有的人都在抗疫,我也希望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没有他们在一线,我们不可能能平平稳稳地在家待着。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安安心心的不用考虑其它事情。让医务人员的家属们稳定安心,才是让医护人员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

于是,朱金元尽己所能地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对医务人员的家属表示慰问,除了防护物资还为他们带去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并尽力解决了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捐助仍在继续

他号召了更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

截至记者发稿前,朱金元已捐赠了医用口罩2000余只,一次性手套500多盒,防护面罩200多个,十公斤装消毒液约百桶,酒精消毒湿巾、洗手液、护眼液、凝胶、大米、油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购买了这么多防护物资,但朱金元自己却一个都没留,他是将几年前自己购买的两只普通口罩来回倒着戴。“这些物资应该留给最需要的一线人员。”

在做公益的路上,朱金元感受到仅凭一己之力确实力不从心,特别是疫情期间,需要帮助的群体不可胜数。于是,他便想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公益当中。通过他的努力,从起初只是带领自己律所的人,到现在,朱金元已经号召了11家企业一起联合将公益活动进行下去。

近期,疫情逐步好转,朱金元也并未松懈,他注意到不少学校可能会陆续开学,年龄更小的孩子们就需要佩戴专属的儿童口罩。“每个孩子就代表了一个家庭,学校如果出现传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会继续联合大家向一些学校和社区捐助儿童口罩,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文:郭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YH4PXEBrZ4kL1ViEn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