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戏,能诞生好演员,自然也能憋死流量,你信吗?
前一阵杜江在《烈火英雄》中的表现相当圈粉,还上了热搜。
其中一个场景,在火灾扑灭后的一个场景里,他坐在一块废墟上吃饭补充体能,当看到右手边战友郑志牺牲前留下的遗物“消防帽”的那一刻,他彻底崩溃大哭。
还有一段就是结束和父亲互相敬礼的哭戏后,杜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走出来,在显示器前还在擦眼泪。
看过电影的大家纷纷表示杜江的哭戏太有代入感了,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我一直认为,一部电影或影视剧的质量如何,演员对于哭戏所呈现的共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一场有感染力的哭戏本该就是这样,带动大家情绪的,忍不住跟着屏幕里的角色一起掉泪。
再看现在微博上,一波波的明星哭戏热搜,今天咱们该吹的吹,该嘲的嘲,一个都不落下。
先说个特别火的。
《亲爱的热爱的》李现在旧友前的委屈干嚎。
不得不承认表情确实到位了。
但网友看了之后:表情好像到位了,可是一滴眼泪都没有是怎么回事?
当然,也并不妨碍部分人对李现的“偶像滤镜”,为他挽尊。
再看李现本人,对自己的认识十分到位,承认这场哭戏自己确实没演好。
“这场戏是进组拍的第一场,和其他演员还不熟,自己进入情绪也没那么快。”
但是呢,哭戏/演技,得看是不是熟人才能进入佳境?
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看看《演员的诞生》那些老戏骨,第一次打照面就开始飚演技。
谁管你熟不熟,各凭本事说话。
今年口碑很好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上的高潮一幕,不也是剧组拍的第一场戏吗?
所以,演员在接戏、进组的时刻,如果没有及时摆正位置,调整好状态,把自己投入到戏里的话,顶多也就叫个临时抱佛脚的半吊子演员。
李现后来也谦虚表示,自己的演技确实有一些问题,待改进,态度还是值得赞赏的。
吃演员这口饭的,谦卑和正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郑爽的哭戏,至今也是个迷。
和去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她的表情是这样
没有痛苦,只有一脸的厌恶与不耐烦,还有点暗爽....
掀开母亲头上的白布,就像打开一份礼物,连顺手铺平被掀翻床垫的动作都想到了。
哎我说,老母亲都去世了,该掉眼泪就掉眼泪,这点小细节就不要在意了好伐?
每次看到郑爽的戏,我都在想,她的演戏标配,咬嘴唇、抿嘴、皱眉,瞪眼睛,跟悲伤到底有什么关系?
虽然她早就承认自己志不在此,应该有更好的方向,但干了这份活,就得承担这份责任,不是吗?
再看同是母亲去世的沈月,在妈妈的灵堂面前崩溃大哭。
这一段是得知又爱又恨的母亲去世,感情复杂,悲痛欲绝。
下一段就变成了仰望45°角的忧伤…
至于在妈妈遗像前爆发哭诉,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饿了自己zao东西吃…”
隔着屏幕仿佛都看出了讲台词大舌头、吐字不清的问题…
还有陈都灵,眼神空洞无神就算了,这脸也太僵了吧……
擦眼泪演得像在补妆...
两版《七月与安生》的哭戏大赏,可以明显感觉出两者的区别。
将与好友分别的心慌与不舍。
这一段周冬雨的演技简直了。
你能想象她之前在《麻雀》中丑到让人分分钟出戏的“最丑哭泣”吗?
但是在《七月与安生》的周冬雨,是真的让人感觉她把自己融进了安生的灵魂里。
另一边,马思纯看着好友离去,那一脸的眷恋不舍,欲言又止。
到沈月与陈都灵这里,全变成了干巴巴的台词,哎......
这两个人才是真正的把七月与安生这两个角色演活了。
当然了,还有现在资源投入最多的大宝贝Angelababy。
哎,哭的真是让人非常开心,她自己也是很开心。
你看,她笑得多开心。
我记得宋丹丹曾说过一句话:“不是会哭就是好演员,不是声嘶力竭就是好演员”。
哭戏最考验演员的演技,不管是声嘶力竭还是寂静无声,要做到的境界应该是让眼泪流到观众的心里,而不是表情悲伤,留下眼泪。
让观众感同身受,这才是哭戏的意义所在。
真正高级的哭戏,是演员不哭,观众却看哭了。
欧阳娜娜在《演员的诞生》里表现就很一言难尽,哭得撕心裂肺。
唯一的评价是,哭的很认真,观众笑得也很认真。
相比较而言,老戏骨的哭戏给大家分享下,在我眼里是至高的享受。
张曼玉《甜蜜蜜》
章子怡《一代宗师》
张柏芝《喜剧之王》
周迅《李米的猜想》
巩俐《艺伎回忆录》
贾静雯《我们与恶的距离》
只有这种震撼人心的名场面哭戏,才能让观众上瘾,才能成为经典,而那些靠着大宝贝儿式的演技真的入不了眼啊……
所以,那些流量明星还是不要一哭就上热搜吧,我们观众都不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