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年龄,要“服老”

2019-10-08     中国家庭报

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信息都是通过视、听、嗅等感知觉获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感知觉会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的情绪情感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主要有如下特点: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各种“丧失”情绪体验较多。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退休后角色地位、社会交往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衰老感和自卑感等消极情绪。北京市一项针对53名离退休干部的调查发现:完全没有抑郁感的占42%;稍有和一般有抑郁感的分别占22%和34%;抑郁感较重者占2%;完全没有孤独感的占47%;稍有和一般有者各占23%;完全没有衰老感的占15%,稍有和一般有以及较重者分别占51%、30%和4%;老而不中用感与此类似,稍有、一般有和较重者分别占53%、32%和2%。

影响老年人情绪体验的事件或因素非常复杂。社会、经济地位,专业、健康、容貌、配偶等的丧失是最重要的激发事件。其导致的“丧失”感容易引起老年人出现不良情绪,比如抑郁、焦虑、怀疑、固执和情绪不稳定。进而造成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缺憾,甚至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应正视自己的年龄,正确对待自己身体上出现的衰老和疾病现象,要服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要注意调整心态改变角色。积极面对现实的态度,可以化解老年人的失落感、自卑感。做到“宽容大度、积极乐观、难得糊涂”可以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情绪和心态。

冥想是简单易行的调整心态的方法。当心中烦乱时,可以暂时微闭双目,幻想自己身处自然的美景之中,舒缓放松自己的情绪。

遇到不愉快的人和事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兴趣爱好上,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可以尽量摆脱引起不愉快的人、事及渊源地。文娱或体育方面的爱好不但可以调剂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身心健康也很有益处。

另外,老年人还应自觉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学会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情感。

目前,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华夏几千年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使得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但我们仍应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和积极治疗,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EOm8BMH2_cNUgnJ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