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莎士比亚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的时候,他会很投入的去学习它,但当一个人没有兴趣去学习某样东西,他是很难有所成的。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长开始给孩子报名"兴趣班",希望能够培养孩子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成就,但却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欢和感兴趣。
案例
6岁的芊芊最近在父母的要求下去上了舞蹈课,芊芊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在舞蹈方面有所成就,也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上多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每次学完舞蹈回家,芊芊总会被问道:"今天学得怎么样?"当芊芊展示完今天课程学习的内容,又会听到父母说的:"要继续努力啊,隔壁的小女孩跳得太好了被保送到舞蹈学院了"。
慢慢的,芊芊的父母开始发现芊芊开始敷衍着不愿意展示最近学习的舞蹈,还开始躲着爸爸换衣服。平常芊芊非常粘着爸爸,这让妈妈心生疑虑。
直到有天,妈妈瞧瞧的打开房门看着在换衣服的芊芊,才意识到孩子的情况。原来随着课程的深入,舞蹈动作越来越难,芊芊慢慢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再加上缺乏兴趣,又怕被父母责怪,经常不停歇的练习,导致自己的腿上都是淤青,就连脚趾都有点局部淤血。
芊芊的父母开始反思,到底让孩子去上"兴趣班"是对还是错,孩子没有兴趣,难道还有继续要求她吗?
分析
- 引导孩子选择,而不是"逼"孩子选择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容易将重心放在玩耍上。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慢慢的引导孩子去发现他们自身喜欢什么。
比如让孩子观看跳舞视频或者是钢琴曲,如果孩子发现自己产生了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但切忌"逼迫式"的让孩子选择。孩子就像弹簧,你越要压他,他反弹力就越大。
1、尊重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向你提出想要学习某样课程,家长要选择去尊重还是,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要去告诉孩子"学这个没用,以后很难就业"等等。只要孩子肯学,"行行都能出状元"。
2、接受孩子的"不喜欢"
当孩子对于家长想他参加的某个"兴趣班"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家长不要硬逼着孩子去接受。作为家长都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又怎么能说服孩子去接受自己的"不喜欢"呢?"不喜欢"是孩子学习的绊脚石,家长学会努力的去发现孩子的"喜欢",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总结
兴趣应该像是一盏发光的灯塔指引孩子方向。只要孩子有兴趣,他们就会在一次次的苦难中越挫越勇,迎难而上,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是自己人生的把控者,是自己人生的飞行员,我们可以告诉他方向,但不能强硬的要他偏离他自己的航线。尊重他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飞的更高更远。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