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醒醒,“开膛手杰克”案有新突破了

2019-07-21     南方周末

当时的英国媒体对“开膛手杰克”杀人案进行了深入报道。(资料图/图)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对保存至今的仅有物证进行了法医学研究,通过从沾有血迹的披肩上提取DNA,与死者后人及嫌犯后人的DNA进行对比,结果为侦破英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提供了新证据。

一起发生在19世纪的连环杀人案,凭借其残忍的作案手法和迟迟未能找到的真凶,衍生出大量用虚构手法去揭开真相的文学、戏剧、影视作品,恐怖的案情发展历经媒体广泛报道使之堪居全球最著名犯罪案件之列,破解谜团的吸引力跨越三个世纪仍然存在。

这种影响力使得20世纪的心理学家甚至怀疑,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割掉自己的耳朵很可能就是因为看到了当地报纸对该案的多篇报道。1888年12月23日夜,梵高割掉了自己左耳的一部分,并拿去妓院,交给一个妓女要她小心保管。而这起历史上著名的连环杀人案就发生在此前的半年内,虽然此案喧嚣百余年未能结案,但这臭名昭著的罪恶一直被归结为一名叫“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的男子。

人们认为他至少应对当年8月底到11月间英国伦敦东区白教堂地区5名妓女的死亡负责,这5人都曾被以残忍的手段杀害及肢解,包括不同情形的开膛破肚等等,且所有案发地集中在直径一千多米的范围内。

由于当时的破案技术十分有限,当8月31日,第一名女性被杀害后,带来疑问重重,没有目击证人,只有残缺的尸体,腹部被割。然而,仅一周后,相邻街道上又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子宫、肠等被移除,根据这些手法,警方认为杀手的工具和解剖知识显示,他很可能是一个医生。但这个案子并没有这么简单,其成名之路刚刚开始。

全文共4133字,剩余3496字……

连环杀手“杰克”为什么杀人?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

扫描二维码下载南方周末APP

在首页顶部搜索栏中输入“悬案”即可获取原文

精彩摘录

为什么会有连环杀人案?

连环杀人案通常是指一个杀手在一段时间内杀害两名或以上受害者的情况。历史上这类案件很容易受到人们关注,但这一现象曾长期未被科学系统地研究过,尤其是连环杀人的动机。1994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心理学家达纳·德哈特(Dana D. DeHart)对连环杀人的动机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梳理了几种常见的解释。

比如从心理生理学角度,暴力可能是一种神经退化行为,残忍的凶手可能是因为遗传异常或脑损伤导致神经结构异常,或者大脑皮质兴奋程度低,为满足更高水平的刺激而杀人;也有观点认为是儿童时期畸形性欲的行为投射,或者创伤性的性经历导致了性行为和攻击行为在认知层面融合了。

而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通过制度习俗等赋予人们一个既定的外部社会控制结构,如果一个人在外部结构中不能满足,社会的孤立和疏远可能会导致杀手转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阶级冲突或者城市化带来的拥挤、陌生、流动等,可能使杀手因难以融入而经历异化和孤立。

或者就是儿童时期遭受的创伤所导致的反社会人格,比如从小就没有什么社会联系,对情绪的反应能力变弱,没有社会联系又会进一步导致与社会疏离,而在自我内在建立一套防御系统,这样失效的社会环境可能是杀手越轨的根源。然而,杀人动机通常受复杂因素影响,具体到某个案子杀手的动机,如果不是他本人讲述真实情况,外界恐怕也难以理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vC_GWwBmyVoG_1ZEL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