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必备的的六个能力

2019-12-18     蔡元恒频道

随着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管理者的角色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第一个,专才变为通才。

以前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大部分是某个领域的精英,财务也好销售也罢,往往靠自己的专业能力,从一个小职员升到部门经理,再到企业的一把手,其所扮演的管理角色也一次次发生改变。这是大部分管理者的成长路径,但是大多数管理者的能力都局限于自己专业擅长的领域。

在未来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再加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这对我们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候管理者的能力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不能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要更多的了解整个企业发展经营的逻辑,从宏观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这就要求管理者需具备通才的能力,需要管理者去了解顾客关系、市场定位、财务数据、市场营销、品牌概念等等。这样管理者才能从战略的角度去完成企业的目标和使命。

第二个,个人能力转向团队合作。

以前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企业靠某一个明星领导者来带领企业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依靠个人、依靠英雄主义式管理风格的时代基本上也该落幕了。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团队,通过良好的协作来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有这么一个案例:

我们一般人去医院看病都会挂专家号,找名医看病。


但在台湾有这么一家医院,到这里看病的病人很少说是来找某一位专家或者某一位名医来看病的。只要你去了长庚医院,整个几乎完美的医疗过程会让每一个病人感到放心,无论是医疗能力还是服务的态度都无可挑剔。


他们的成功不在于某一位专家名医,而是靠整个团队,整个医疗体系,赢得了患者的青睐。

企业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依靠企业中所谓的那些“名医”或者“明星”来完成企业的使命,更多的是靠整体的力量带领我们实现梦想。

第三个,片面思维转向系统整体思维。

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时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它在以前的时候能很快的产生效果。但是,今天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和市场环境都将被重新定义,以前那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逻辑早已经走不通了。

今天企业要从整体上来思考一个企业该如何发展,它就像人一样,需要有聪明的大脑、健强的身体、坚强的毅力,这才是一个整体,才能活出个样子,企业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今天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一个企业要想很好地完成转型升级,首先要具备的一个思维就是整体系统思维。


第四个,以业务为主的管理转向以管理机制为主。

今天很多企业的领导者把企业发展的不好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业务量太少。只要增加销售,有业务、有订单企业就一定能活下来。

表面来看这个逻辑似乎没有什么错,但未来,企业面临的是高质量发展,依靠原来片面的、粗放式的管理风格显然行不通了。所以只靠订单是无法长远发展的,企业还要通过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来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与成长。


第五个,视角由内向外转变。

企业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管理者往往是看在过去一年里,企业收益的数据,内部员工的变化,企业经营的现状,通过这些内部视角的观察来做新一年的调整。

尤其在做下一年预算的时候,很多部门领导为了得到公司的支持,拿到更多的预算,都会从内部视角来考虑问题。却很少有人关心消费者变化了没有,市场变化了没有,未来行业的趋势是什么?

未来我们必须由内部视角转向更多的外部视角,去了解消费者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紧跟行业趋势企业才能活得如鱼得水。

第六个,自我成长转向成就他人。

在我们企业发展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跟我们利益相关的供应链条上的供应伙伴和下游的渠道商伙伴,还有跟我们有很多业务往来的其他合作者。我们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主旋律。

未来企业要从自身的成长转变为和我们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成长,那就要求我们如何通过新的价值流,帮助我们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价值,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实现共同发展。

管理者的这六个能力是未来企业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你掌握了吗?


本文来源:公众号 @蔡元恒频道,作者蔡元恒,精益化管理、转型升级实践专家;北京企业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总裁班特邀讲师;北大博雅智库特聘精益化管理专家;专注于企业精益化管理知识与实践的分享和传播,与你共同进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rE5Gm8BMH2_cNUguN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