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可谓是2019年年末一只打不死的“蚊子”,在你身边嗡嗡的飞来飞去,趁你不备的时候叮你一口,让你睡不踏实,索性起来清醒的和它鏖战一夜。《误杀》就是如此,一部剧情片,让你看的时候全程紧张,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让你不得不瞪着眼睛盯着大屏幕,直到灯光亮起,人群散去。
《误杀》虽然是一部翻拍片,但绝对超过原作。演员虽然都不是顶配流量,但演技让你觉得流量就是个笑话。
作为一个父亲,李维杰(肖央饰演)在家人受难失手杀人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挡在了最前面,这里的“挡”是无所畏惧的保护。女儿受了凌辱,做父母的痛心疾首,误杀成了全剧的起点,李维杰用蒙太奇的手法把两天发生的事情毫无痕迹的拼成了一天,让所有替他说话的人都以为自己说了真话,而真话是毫无破绽的,所以每个人说的都天衣无缝,因为在他们心中,这就是真的,可这只不过都是李维杰有目的的引导而已。
2015年威尔·史密斯参演了一部电影《焦点》,剧中的高潮是两个人打赌,一个人能猜出另一个人随口说的一个数字,结果不言自明,威尔·史密斯猜中了。失败的那个人无法想象自己为什么会输?其实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赌博,威尔·史密斯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人的所到之处都故意放大同一个数字,结果这个数字就藏在了这个人的潜意识里,等到触发引导的时候就脱口而出了。
李维杰就是如此,你可以说这些事是真的,也可以说是假的,只是偷换了时间概念而已。你以为说的是真话,其实是假的,只不过只有李维杰知道,虽然最后受害者的母亲,也就是警察局长,也猜出了李维杰的作案手法,可却束手无策。
这就好比说当所有人都指认一个人是神经病的时候,这个人就算不是也是了,他可能会歇斯底里的反驳,可无济于事,人们会说“你看,就说你是神经病吧,大喊大叫的。”同样,一个人见谁都说自己是神经病的时候反而没人相信,大家一笑了之,等到这个人终于自杀或杀了人之后才真的后怕“我的天,他真的是神经病。”
当所有人都说你错的时候,你的自信心也会慢慢碎裂,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真的错了吗?”如同现在的“托”一样,做什么事情都可以用这个套路,让不明就里的人自己步入圈套。看到一大堆人在一家新店排队,就蠢蠢欲动,花了大把时间,结果失望至极。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相信排队了,可下次看到,还是管不住自己的脚,然后再次失望。这也是一种引导,只是你不知道是引导而已,就像《误杀》中为李维杰作证的那些人一样,其实都作的是伪证,但他们不知道,而已,所以一点也不害怕。
《误杀》中的细节,可谓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李维杰在路上碰到了两次僧人,第一次跪下布施,各自无话。第二次,也就是用了瞒天过海计策之后再跪下布施的时候,僧人拒绝了,说了一句话:“感谢施主,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
第一次出现僧人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单纯的介绍印度文化而已,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李维杰的内心参照,也注定了结尾的回头是岸:自首。虽然他瞒过了所有人,虽然受害者咎由自取,但始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如果说非要在《误杀》中找一点瑕疵的话,可能就是结局的自首。这也许是为了迎合审查,或者说对于李维杰这样的人来说只有自首才是自我救赎的唯一出路。自问一下,作为一名父亲,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无辜伤害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能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