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落败尼日利亚男篮,姚主席赛前制定的“做亚洲球队最好、第一时间拿到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目标均已成为泡影。虽然赛后姚主席主动揽责,但回顾5场比赛,主要还是因为主教练李楠固执己见,执教水平有限所致,概括起来是“四个迷恋”。
一是迷恋小个阵容,3内4锋5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决策。系列热身赛,李楠用5小阵容确实赢过几场比赛,但却没有清楚地看到,系列热身赛所遇到的球队大多数是二流水平的队伍,除与巴西队的两场热身赛,其它比赛基本上不能检验出中国男篮的真实水准。赛前有专业人士坦言,系列热身赛对中国男篮的锻炼价值不大。可李楠并不这样认为,在最后一刻公布12人大名单后,有人质疑带3内线欠妥,他却说3内线足够了。央视随队采访记者刘佳,一直认为3内线很难适应世界杯高强度的比拼。笔者也曾预测12人大名单,4内3锋5后卫较为合理,当12人大名单公布后,又撰文预见《3名内线吃紧,中国男篮想走更远有点难》。事实果终如此,仅仅打了两场比赛,三大内线体力就严重透支,三战委内瑞拉,三大内线跳不起,跑不动,篮板球被比自己矮了一截的委内瑞拉球员虐暴。不仅如此。前4战坚持3后卫战术不变,阿不都、任骏飞、可兰鲜有出场机会,由于对三内线的过度使用,不仅抢篮板没有优势,而且依赖内线定胜负的中国男篮,生死时刻内线无法站出来接管比赛。
二是迷恋8人战术,其它4人鲜有出场机。首先,亚洲球员的体能与非州和欧美球员相比,完全处于劣势,保存主力球员的体能就要有更多的人轮换,前4场球大多是坚持8人拼到底,直到第5战孤注一掷,才让阿不都打了13分钟,任骏飞打了几分钟。其次,12人大名单是好中挑好,优中选优才定下来的,你既然带了人家去世界杯,就要充分相信每一个球员。坚持8人拼到底,最后拼出来的是伤病。翟晓川拼完第一场,第二场就受伤,此后便从一名拼抢悍将成了板凳上的看客。而据统计,替补席上的角色球员,孙铭徽出战4场共53分钟,阿不都4场共22分钟,任骏飞共22分钟,可兰则只有可怜的7秒钟。由于出场时间少,明显可以见到最后一战阿不都和任骏飞不适应比赛节凑,阿不都出战13分钟有7分进账,表现比较靓眼,但有关键球接飞和接孙铭徽助攻该进的球不进的低级失误出现。任骏飞看上去在场上则有点不知所措。要知道阿不都和任骏飞在CBA赛场上的表现,并不比12人中的多数球员差,不多给机会展示,一上场就要成为关键先生谁也做不到!
三是迷恋3后卫战术,关键场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3后卫战术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比赛的对象,在什么场次用能达到预期效果。前4场球不管输赢坚持3后卫不变阵,结果在波兰队和委内瑞拉队身上吃了大亏,战波兰队3内线拼抢篮板体力退支,打委内瑞拉篮板被虐,拼韩国也没有占多少上风。与波兰队一战,到手的胜利拱手相让。战韩国,本应大比分获胜,结果只赢了4分。如果战胜波兰,进入16强,顺理成章地可拿到东奥会门票,如果大比分赢韩国,也不会让伊朗轻轻松松拔得东奥会入场战头筹。
四是迷恋极少数球员,真正有潜质的球员得不到相应的上场时间。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男篮有3位被高估的球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遇弱则强,遇强则弱”。比如说郭艾伦,第一战获得MVP,那是因为科特迪瓦是32支队伍的垫底球队。打韩国队得到16分,而且命中关键三分,那是因为韩国队实力不济。在对阵波兰、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比赛中,郭艾伦基本上是隐身。尤其是最后一战,第一节后半段替补登场,上去就是一个3+1犯规,本来领先7分一瞬间变成4分,上半场结束中国队以31:35落后4分,郭艾伦在场上球队输了11分。另外像方硕,5战下来,最后一场打得最好,19分全队第二高分。但他绝对不是球队的终结者,往往关键节点出手得不了分。数据统计显示:世界杯前4场比赛三分球,郭艾伦14中3,方硕17中3,其中方硕前两场球4投中0,第三场9投中2,这样的命中率怎么可能带领球队走得更远?评价一个球员球艺的高低,应该从三个方面分析:(1)、得分数据亮眼,要看他的出手次数和命中率。(2)、表现好遇到的是什么样的球队。(3)、关键场次、关键节点能不能帮到球队。综合考量,郭、方二人在这三方面均有短板。正因为李楠迷恋少数球员,才
葬送了拿到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最佳时机。
中国男篮东奥会资格,只剩下24进4的落选赛,其难度不会比世界杯小多少。欲获得最后一张入场券,世界杯上述“四个迷恋”也许是教练和教练组应汲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