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谍”北平,一条最隐秘的情报线,来自国民党联勤总部的首脑

2019-11-21     半杯馊茶

在中共情报特工史上,反正国民党高层,或者打入敌手内部成为情报来源不乏其例。但也有牺牲无数,在解放战争中,“北平五烈士”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例。谢士炎等几位国民党高级军官秘密加入中共,成为红色特工,后被保密局侦破,一段令人回肠荡气,唏嘘不已的红色往事。

北平五烈士

但隐秘世界的对抗从未停歇,除了谢将军等,中共的布局还有更广更深的隐蔽战线。在国民党军队高层中潜伏的又何止谢将军等人。

日本投降后不久,国民党收复北平。天安门斜对面的石碑胡同,花园大院甲9号住进来一位将军,彼时国民党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少将副司令赵龙韬。谁也不知道的是,这里很快就成为了中共当时在北平效率最高的情报点。

赵龙韬

赵龙韬,原东北军中精英军官,1926年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1932年2月入南京陆军大学第11期学习。抗战时期,赵龙韬始终在前线,经历了不少硬仗。

抗战胜利后,赵龙韬出任国民党北平第11战区兵站副总监。

当时,为了国家和平,国共进行了和谈。“双十协定”签订后,开始了“国、共,美”三方共同组成的“军调”。在北平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委员是叶剑英。其中,中共驻北平办事处副主任申伯纯(曾任八路军前总情报处副处长),则是赵龙韬在陕北的“老相识",赵龙韬还曾是抗战牺牲的中共名将左权的故知 。

申伯纯

赵龙韬与申伯纯之间设法取得了联系,表明靠近中共的意愿,与“军调部"中共方面建立了秘密关系。申伯纯先后派滕代远将军(八路军前总参谋长兼情报处处长)夫人林一(中共军事情报系统元老,曾任八路军前总情报处派遣科科长)、叶剑英秘书李平(彼时挂中校军衔)与他接头。赵龙韬每次搜集到国民党的军事情报,就用电话通知李平等到他的住处面告。

1946年4月,赵龙韬回辽宁海城老家探望父母,从沈阳国民党东北行辕参谋人员那里得知国民党军队将在天津静海一带秘密布下“口袋阵",诱使中共军队进入进而围歼的计划。于是,赵龙韬立即乘火车返回北平,经李平将情报迅速汇报给叶剑英,国民党军队此举预谋因而破产。对此,叶剑英对此感念不忘。

1949年,叶剑英(右1)与李葆华(李大钊之子,左1)合影

1949年,叶剑英在北平六国饭店对新华社记者辛毅曾说过:取信于民易,取信与敌难。南有基沣,北有龙韬。

1946年7月,国民党挑起内战,“军调部"随之解散,中共方面人员也撤离了北平,赵龙韬和中共方面的联系一时中断了。

但中共另一个系统也随之介入进来。在并不知道赵龙韬与中共高层的秘密关系的情况下,他们开始着手发展赵龙韬。那就是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工部。他们通过了进步学生赵明仁的关系,开始接触这位手握华北国民党后勤重权的将军。

赵明仁(后化名王良),正是赵龙韬的二公子,时在北平市立第三中学求学,因为思想进步,被同学郭元熙(中共党员,彼时所属中共北平市委系统)发展,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民联”(民主青年联盟)

崔月犁

郭元熙经常到赵府,以赵明仁同学的名义和赵龙韬攀谈。逐渐发现这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国民党将军,随着谈话深入,更惊喜的发现,原来赵龙韬和中共高层不少人相识。于是,郭元熙将情况和组织汇报后,认为争取赵龙韬是大有把握的。彼时中共北平市委“学委”书记崔月犁肯首了这个设想,并将此关系转给了城工部。

而赵龙韬也正在为失去了和中共联系而苦恼,正好顺水推舟,也在观察了儿子的同学后,早就心领神会。不多久,经过儿子赵明仁,其同学郭元熙引荐,一位神秘来客“钱先生”到赵府拜访。

“钱先生”原名王甦,正是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工部专门负责军事策反的敌工干部。赵龙韬和王甦一见如故,很快就达成了情报关系的默契(当然,也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也有试探和观察等)。为了以后联系方便,王甦与赵龙韬商定,今后他以赵龙韬三儿子赵明勇家庭教师的身份进出赵府。

1948年末,国民党新兵在午门

从此,赵龙韬直接与晋察冀分局建立了国民党军事情报的秘密渠道,国民党华北“剿总"系统的后勤供应、军事调动等情报,从赵府秘密传向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工部。而最初负责传递情报的,就是未满16岁的赵明勇。

当年傅作义企图偷袭西柏坡的“霹雳计划”,赵龙韬也第一时间曾传出了情报。“1948年10月,傅作义集中了一些兵力准备突袭我石家庄和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敌人命令联勤方面装好几车皮炸药待命。赵龙韬立刻将这一情况告诉我,我报告了城工部。城工部从其他渠道也获悉傅作义准备突袭西柏坡同样的情报。党中央采取了有力措施,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事后刘仁曾带来口信,对赵龙韬提供这项情报表示感谢。”这是王甦在《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敌伪军工作》回忆文中这样叙述。

赵明勇当时在北平辅仁附中读书,也是“民联"的成员。负责和他接头的是化妆成卖烟人的中共地下交通员高彤(高启)

但这样传递了几次情报后,职业军人的素质让赵龙韬本能的感觉并不是很安全。

为了更方便地传递情报,赵龙韬将军以东北老家亲戚的名义,干脆安排高彤穿上国民党军装,在自己身边做了一名亲随。这件事极其机密,只有赵将军、二儿子赵明仁和三儿子赵明勇知道,就连赵龙韬的太太、岳母都不知晓。

就这样,高彤摇身一变,身穿“国军"制服住进了赵家官邸,每天夹着皮包跟着赵龙韬将军出入“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机关。

为了更好的展开情报搜集,赵龙韬还有意识地带着高彤去交际,与国民党军队 “同仁"打牌,引这些高官说些军事上的机密事儿,旁边伺候牌局的高彤一边伺候这些“贵客"一边用心记下。晚上,他再将这些情况梳理清楚,整理成文字情报交给王甦。

在中共情报系统的精心配合下,“赵府"成为中共情报系统在北平最有效的情报来源之一。

父子情报英雄。左起明仁、龙韬,明勇

1948年底,中共四野和华北部队团团围住了北平城。国民党“华北王”傅作义当时还存在武力对抗的幻想,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首先加强了对军事仓库、各兵站的兵力部署、警戒,并将所有站库的兵力部署、明岗暗哨的具体位置绘制了几百张详图。这些“军事后勤”上绝密部署对于中共军队来说,显得相当重要。而这批图纸正好落入了赵龙韬手中。

为了复制这些图纸,赵龙韬以研究的名义,干脆将几百张部署图全都拿回家。那时节,要复制图纸,没有复印机,用复写纸拓印也不行,那样会留下痕迹。高彤则采用光滑、细薄、绵软而富有韧性的美浓纸一张一张地细心的描出来,为他打下手的正是赵龙韬三儿子赵明勇。

几百张图,时间又紧,高彤、赵明勇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终于得以全部完成。

北平无战事剧照

这四天四夜,赵府气氛也异常紧张。虽然赵龙韬是北平城国民党联勤总部的首脑之一,但北平城的国民党特务归属不同的系统,前面已经有高位“潜伏者”付出了血的代价,所有中共情报人员和组织随时仍有暴露的危险。当时,只要听到大门口有汽车响,高彤、赵明勇还有亲信警卫员立刻持枪做好战斗准备,时刻准备硬拼。

这些情报和图纸,通过秘密交通线,送到了中共平津前线司令部,对不久以后争取傅作义部队起义起了重大作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赵龙韬也结束了“潜伏”生涯。

北平和平解放,反正的国民党军人欢迎中共军队

1949年2月,作为起义将领,赵龙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军委后勤部军械训练大队副大队长,军械学校副校长,第一炮兵技术学校副校长等职。

1956年转业到大连,先后任旅大市民政局副局长、旅大市政协副主席。

1979年后,赵龙韬曾担任政协辽宁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大连市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赵龙韬全家福,前坐男性为赵龙韬

1987年5月12日,赵龙韬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87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i9Gw24BMH2_cNUgUC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