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要好诗 王维诗歌漫谈(十四):《山居即事》
文\\钟百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山水田园诗诗人,因笃信佛教,素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不仅擅长写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因而他的诗歌别具一格,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集诗与画,诗与音乐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堪称经典。
王维的诗歌,借助有关意象,表达内心的苦闷和落寞。这些诗歌,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意境幽美,感伤仿佛又超然物外。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山居即事》)
首联“寂寞”和“苍茫”这两个词语透出孤独、茫然、凄凉之感,“掩柴扉”,暗示离群索居,孤独寂寞;“对落晖”,便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颔联的“遍”和“稀”,是鹤和人的对比,一多一少,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和寂寞;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前者蕴含生机勃勃,后者指代新旧自然更替,实则表明作者对万事万物已经有了一个平和的心态;尾联描写农家炊烟缓缓升起,看到采菱女子满载而归,这一个“归”字,暗合其归隐不是心灵的真正回归,而是一种无奈和痛苦。好好的田园生活,为何要离去呢?这正是寂寞和苍茫的所在。
王维的诗歌,一方面讴歌惬意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却又透露出落寞和依恋之情。田园间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离不开仕与隐的矛盾与彷徨苦闷,正是这样的心境,造就了王维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