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了“鬼节”!孝亲才是核心

2020-08-29     祭祀文化网

原标题:别误会了“鬼节”!孝亲才是核心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提起中元节,却有很多人不清楚它的意义,将中元节、清明节和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那么中元节到底是不是“鬼节”呢?它又有什么来历和意义?今天小编就为你一一解答。

不是“鬼节”,因为真的不恐怖!

尽管我们在小时候一定听过这样的叮嘱:“中元节”是“鬼节”,恶鬼都会从地府中放出来,你不要出去乱跑,会被“鬼”带走哦。但其实自古以来,中元节都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

夏仁虎先生曾在《莲花灯》诗下这样描写过中元节的情景:“中元夕,里巷小儿结队,持莲灯以嬉。齐歌曰:莲花灯,莲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这样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怎么能和恐怖的“鬼节”联系在一起呢?

不同“清明”,其实它是“孝亲节”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节日的传承,但中元节却一直饱受“冷落”。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把中元节当做追思逝者的节日,认为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还要重复加一个中元节?其实,中元节在古代被称作“孝亲节”,它与清明节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在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历史文化下,古人们萌生哲思,觉得果实的成熟得益于种子的恩惠。那么同样的,人类的发展也是得益于祖先的庇佑。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都该是存有一份感恩之情,于是中元节应运而生,它代表着后人对先人感念之情。

中元孝亲,孝道文化是核心

古时每逢中元节,家中一定会备有酒菜、纸钱来祭祀逝者先贤。这既源于人们对先人的怀念,也反应了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情感的载体。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爱心和良知的体现,无论是对逝去的先贤,还是家中尚在的长辈,都要有孝有敬,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网上祭祀,中元现在这样过

尽管中元节有了“正名”,但对逝者先贤的祭奠仍饱受着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距离太远,祭拜不便……如果你有这些顾虑,不如来祭祀文化进行网络祭祀吧。为你思念的亲人建立一个网络墓园,不论是中元节还是平日里,都可以在祭祀网页上点击鼠标为亲友献花、上香、点烛、献供品,还可以点歌、行跪拜礼……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传承了孝道文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P1SO3QBd8y1i3sJNj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