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习做父亲,不可错过的好文

2019-07-28     全脑教育常老师

国产电影关于父亲的很少,前几天上映的《银河补习班》算一部。

如果你是1984年、1985年出生的80后中间那部分人;

如果你不是所谓的“好学生”;

如果你的成长经历中,一直有一个和教育体制解不开的心结;

如果你想做一个未来的好父亲;

如果你愿意反思,曾经的你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如果你跟你的父亲正因为分歧而处于对抗、冷漠

......

那么,《银河补习班》的观影人群里,本来应该有一个精准匹配的你。

中国大部分“劳动力”父亲,很难兼顾事业、活计、营生和亲子、教育的平衡关系,一旦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独处,便焕发出一种不自觉的无能,即,作为启蒙者,作为引导者,作为旁观者,我们的中国父亲,虽有担当和阳刚,却普遍缺乏沟通的意愿、技巧和能力,在“教育者”这件家庭赋予的重要使命中,没有被唤醒,对“耐心”和“方法”的建构,不太尽如人意。

而《银河补习班》就是很坦诚的,讲了一个父子与回忆的故事。而这部电影最真诚的地方在于,涉及成长,探讨的是家庭教育的话题,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怎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影片提供了很多观点。

比如,孩子母亲代表的是更传统的管教、辱骂与批评,而邓超出演的父亲,则更现代式的,是沟通、交流与尝试理解。

不同的家庭教育观,自然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片中,最让我触动的台词,其实是马皓文(邓超饰)对儿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当父亲,我在学习做父亲。

这差不多也构成影片的主要观点,就是:并不是要下定论,告诉你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它只是试着提出问题,以自己认为更好的解决方式,来一起学习、一起摸索,去学习做个好父亲。

“我儿子,上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补习班”


这是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的一句名言。他给儿子马飞上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补习班?

我们先来看疗效:

一个学期,马飞从成绩倒数,旷课、逃学、偷看小说,即将被开除,一跃考进年级前十。使儿子从学渣变学霸,马皓文的做法,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马皓文因替单位背黑锅而入狱,错过了马飞成长中重要的7 年。出狱后,前妻告诉他:“马飞上的是最贵的寄宿制学校”。

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心态,认为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孩子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实际上,孩子没有目标意识,不知道他为什么而学,上再贵的学校也白搭。

于是,马皓文问马飞: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干什么?

马飞回答说:清华北大呀,妈妈说的。

马皓文的回答是: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马皓文这是在帮儿子树立目标意识,他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小孩子精力旺盛,但时常迷茫无助,找不到发力点。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补习班能比指引他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更重要的呢?

一个孩子能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在父母的指引下瞄准自己的梦想,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他应该会比大部分同龄人活得更有乐趣,也更有目的性。

“我希望他学到的不仅是知识”


马皓文真的给儿子补课了吗?并没有。

跟教导主任立下“马飞在期末考进年级前十”的赌约后,马飞问他:“爸爸,那你给我补习吧?”

“可是我已经辅导你一整天了,儿子。”马皓文很清楚:教授知识,那是学校该干的事情。

他非但没有给儿子补课,还把马飞书包里课本以外的东西都扔进了垃圾桶。

然后,他用工程师特有的方式,拿出尺子量了量摞在一起的课本,惊喜地说:“11 厘米。从现在到考试,每天看 0.1 厘米还学不会么,我的天才儿子?”

每天0.1 厘米,真的不难实现。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对学习充满畏难情绪的马飞,瞬间两眼放光。

孩子不仅要学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从实践中学习。

马飞写不好作文,马皓文就和他一起躺在草地上,感受什么叫“草色遥看近却无”。并告诉他,写作最重要的是“真”,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创造。

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引导他在实践中学习,马皓文还带着从学校偷跑出来的儿子去看航展,并告诉他:长大后,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期间,马皓文还对儿子进行爱的教育,告诉他:如果你身处黑暗,还想要照亮别人,那你算是长大了。

这些实践,让马飞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他懂得学以致用,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马皓文的这套做法,很快就被前妻(马飞的妈妈,任素汐饰)否定。

原话是:“马飞他天生就笨,你非要……”而且是当着马飞的面说的。

还有教导主任的冷嘲热讽:煤球再怎么洗,也变不成钻石。

马飞本来就不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从小被老师骂“缺根弦”,再加上爸爸坐牢,他常被同学欺负。这孩子心里是有伤的。他需要的不是打压激将,而是找回信心。

所以,当他打退堂鼓说“爸爸,真的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的时候,马皓文抱住他,鼓励他: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在爸爸心中永远是这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我的天才儿子!”“你是爸爸的骄傲”,这是马皓文常对儿子说的。

长大后的马飞回忆说:看着父亲眼中充满骄傲的神情,我差点认为自己就是史蒂芬·霍金小时候。

马皓文是在通过疗伤的方式,给马飞补心理缺失的课。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让马飞发现生活的美,点燃他对学习的兴趣。

你对孩子的期望、信任、赏识和积极暗示,都会变成孩子自我实现的预言。

结语

家庭教育中,梦想教育、自主教育、榜样教育、挫折教育、爱的教育……这些底色教育一旦缺失,学校教育将变得毫无意义。影片中,教导主任的儿子就是典型。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 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 的岔路,甚至能开出 XYZ 的脑洞。

我们不能单靠学校教育,能考高分,就指望孩子能在未来立足。

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将来,他放下书本,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难题的本领。

人生的路很长,你真的这么做了,就算眼前看不到成效,但在未来,在孩子人生中的某个时刻,他总会自己找到答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OBJQWwB8g2yegNDr5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