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下的一个经典段落,被后来的人们反复引用,以此比喻婚姻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也许每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她讲的不仅仅是书中男主人公振保的婚姻,也是对大多数人婚姻的隐喻;她在讲婚姻,也是讲人生,或许她在告诉人们:只有听从内心的人生,才能活得踏实明朗。
振保出身微寒,自己争取出洋得了学位,他的初恋是留学时认识的一个叫玫瑰的姑娘。
虽然带着满心的喜欢,但他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姑娘只能恋爱,是不能回家过日子的。所以,他保持了一个坐怀不乱的好名声,和玫瑰断得干干净净。
振保回了上海任职。他周到地侍奉母亲,认真地处理工作,义气地与朋友相处,不但有真才实学,做人做事也让人没话说。
振保租了老同学王士洪公寓里空出的一间房子,就在那里,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女人-----王太太娇蕊。
第一次遇见时是黄昏,娇蕊正在洗头发,打招呼时溅了点肥皂沫到振保手背上,振保不肯擦掉,任由它自己干了,那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
娇蕊说她的心就是一所公寓,振保笑问是否有空房间招租,而且要单幢的。娇蕊哼了一声道:看你有本事拆了重盖!
振保被征服了,而娇蕊真的爱上了他。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单单爱上了振保,常常向他凝视,眼里带着柔情。
娇蕊爱得太认真,便把一切都告诉了王士洪,要他给她自由。
女人爱到深处,便会无比勇敢,顺从自己的内心;男人面对感情,总是要先权衡自己的得与失,而不是先问自己的心。
他们彼此相爱,而且应当爱下去。但想到现实,事业、名誉以及娇蕊的过去,振保临阵逃脱了。他的前途如此不易,怎舍得轻易打碎?
振保的母亲也不愿意。他对娇蕊说出推脱的话:你要是爱我的,就要替我着想,我不能叫母亲伤心,士洪也是我的朋友,社会上是绝不肯原谅我的,以前都是我的错。
内心的渴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是一片苍白无力。
娇蕊抬起红肿的眼,诧异眼前的人变成了这样一副懦弱的模样,她站直了身子,整理了头发,正眼都不朝他看,就此走了。
以后,振保听说娇蕊还是和王士洪协议离婚了,从此记忆里的娇蕊便成为他心中神圣而伤感的一角。
后来振保娶了白玫瑰孟烟鹂,但振保对她并不感兴趣,于是他在外面一边嫖,一边在家里和社会上充当好男人。
终于有一天,在公交车上,振保和娇蕊重逢了。
娇蕊已步入中年,容颜不再,但是她却有一个爱她的男人,一个可爱的儿子。
娇蕊说:“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认真地爱,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但还是很快乐。”
她在振保那里学会了爱,这种爱不是受过伤后就缩进壳里,而是即使遍体鳞伤还要爱。
振保心头涌起的是难堪的嫉妒,他极力想把自己的生活归纳成完美幸福,然而眼泪却滔滔地流了下来。
在一段无爱的婚姻中,他是怎样捱过来的?他的白玫瑰孟烟鹂在失望之后,出轨了一个丑陋龌龊的裁缝。
在和美的春天的下午,振保看着他一手创造的世界,他没有法子毁了它,所以他只能强撑着继续装作一个“好人”……
故事就此结束了,然而振保真的能变成一个“好人”吗?
面对感情和婚姻,他总是在权衡中妥协,按着世俗的标准做出最合时宜的抉择。
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并且顺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呢?
《一代宗师》里说: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当时觉得重要的面子,在多年以后,已不觉重要, 世俗的眼光早已随风飘去,唯有自己还活在当初选择的生活里,冷暖自知。
卓别林这样写过: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违背了本心,就算竭尽全力,也很难过好人生。感情、婚姻、生活,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