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中介有个秘密,就是中介和销售都愿意帮着买家把价格往下砍。
我们假设中介公司,拿3%的佣金,销售个人拿1%的佣金,那么房子如果便宜了5万元,中介只少收了1500元,销售个人只少了500元。
但是如果单子没谈成,中介公司和销售个人损失的可是很大一笔钱。
所以对二手房中介来说,他们最好的策略就是低价卖房,帮助买家砍价。
对于二手房的卖家,破解的方法可能就是,当售价高于预期值时,给销售50%佣金。在使用利润提成制度时,要简化计算方法,让销售人员容易理解操作。同时,也要算清楚账,不能让公司亏了。
正常利润的计算要扣除成本,成本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包括各种成本和费用,比如主营业务成本,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因此,在用利润提成时,要和财务算清楚账,保证企业和员工都是合适的。
但是反映到销售激励制度上,就要简单可操作。
在卖房时,房东也可以用利润分成反向操作。比如我卖出去400万就行,你多卖的利润一人一半。
这样的话,中介就会两头吃,不管卖高卖低,他都能拿利润分成。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公司亏钱的速度也在猛增。你大吃一惊,赶紧调查,发现销售为了好卖,用极低的折扣卖系统。
这样,他们拿丰厚提成,公司在快速失血。你像被捅了一刀似地躺在沙发里,崩溃地想:怎么办?
从销售团队收回折扣权吗?不行。这套人工智能系统,还不是知名品牌,不打折会大大增加销售难度,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那不发提成?更不行。提成,就是销售团队的一口真气,不能散。
怎么办?
概念:利润提成制
昨天提到的“收入提成制”下,销售团队会评估“高价少量”,和“低价大量”两种销售模式,并很可能因为对销售难度的畏惧,选择“低价大量”的模式,把系统卖到价格底线。这样,他们依然能拿到提成,但公司就亏了。
那什么是“利润提成制”呢?
你的人工智能系统,摄像头、运输费、安装费等刚性成本是6000元,市场售价10000元,其中4000元是毛利。
收入 - 成本 = 利润。你把提成的计算方法,从收入的10%,改为利润的50%试试。
如果销售不打折能把产品卖出去,利润就是4000元,那么他的提成是2000元。如果他给了1000元折扣呢?利润就变成3000元了,他的提成,就变为1500元。
折扣深了,提成就少了,你说销售会不会肉痛呢?这就是“利润提成制”,它既保持了折扣的灵活性,又激励销售尽可能不用折扣换订单。
你听完后表示非常服气。立刻召集销售团队开会,把“收入提成制”,改为了“利润提成制”。经过1-2个月的磨合,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回到了正轨;这套人脸识别系统,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认可。
为什么“利润提成制”,能解决“收入提成制”造成的大出血?因为,“利润提成制”是一套更符合“激励相容”原则的制度。
我们学过“激励相容”这个概念。简单来说,激励相容,就是承认人性的自私,用正确的机制,让“自私”,而不是“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大家共同获益的共同原动力。
回到今天的案例上来。
“收入提成制”,几乎必然导致销售对成本的忽视。公司运营的基本逻辑是:收入 – 成本 = 利润。销售想要收入,公司想要利润,双方就会在成本上斗智斗勇,来回博弈。
利润提成制,其实就是把销售,和公司的目标,调整为同一个:利润。而“利润 = 收入 - 成本”。从此开始,销售除了关注收入,也开始关注成本,尽可能少用折扣,因为这些都开始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
运用:
那么,这个基于“激励相容”的“利润提成制”,怎么能用到更多场景中呢?
你想买一套房子,房东报了个高价。
中介的奖金,是“收入提成制”,所以他内心其实希望房价越高越好。
你可以和他商量:这样,你帮我和房东还还价吧,还下来的钱,我们一人一半。
“还下来的钱”,就是你的利润。你把中介的激励方式,就从“收入提成制”,改为了“利润提成制”,你和中介之间,就“激励相容”了。你因此省下来的钱,可能非常可观。
你想把节能灯卖给用灯火通明的购物中心,但是很难。为什么?
因为你们“激励不相容”:你想他多花钱,他想你少收钱。你可以试着把收费模型,改为“利润提成制”。
你一年用多少电费?200万?我免费帮你全换成节能灯。未来三年因此省下来的电费,是我们共同的“利润”,我只要20%,其余都是你的。你和购物中心之间,就“激励相容”了。
你因此多赚的钱,可能非常可观。
这个模式还可以使用在资产管理公司,你把资金交给投资公司打理,如果亏了,投资公司没有佣金,但是赚了的话,利润双方37分成,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资金大亏,而资产管理公司照样拿钱的情况了。
公司的目标是盈利,就是获得利润多少。如果把公司的目标定为销售额多少?那么销售就会给出低价来吸引客户,甚至赔钱来竞标。
我公司现状就是定了一个年度目标金额,但并没有说要盈利多少,于是销售拼命拉单,公司不关心盈利,那么销售人员的指标就是销售额,而不是利润。说是要先占市场再盈利,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永远都不能盈利,经常亏损是常态。
设定的目标不一样,结果导向也不同,想要盈利,就要以利润提成驱动为导向。
有时,我们对员工痛苦地高喊“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意识,把目光放长远,大局为重”时,可能,仅仅是因为你缺乏一套和员工“激励相容”的制度。
对家人,朋友,也一样。
在以前公司的时候,我管过一段时间的总务。为了提高食堂的伙食质量,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1.取消小灶:之前因为小灶的伙食比大灶的好,厨师即使将大灶的伙食做的不好吃,他们也依然可以吃到小灶的好饭菜。取消小灶之后,厨师要和大家一起吃大灶,为了自己吃的好点,他们也要想办法把大灶的饭菜做得好一点。
2.轮班竞争:每个厨师每周当一天主厨,当天的饭菜由主厨全权决定,并提前在头一天的菜谱栏公示。员工就餐后,根据饭菜质量给主厨打分。员工的评价汇总后,月底在厨师的奖金中体现出来。
通过以上方法,让厨师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一致,厨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被激发了出来,食堂的伙食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至今大家仍然公认,那个时期是公司伙食最好的时期。
利润提成是拿已知道的钱而未得到的钱为筹码与对方交易,这种方式可以为自己赢得主动。
如果用在生活中,把每月的必须开支列出,不必要的开支单列,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设制一个备用资金储备池,把每月节余下来的钱提取出来做为给自己的奖励放在储备池里。
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在花钱的时候看到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不必要的花销可以进行控制,有效的积累资金可以为以后有不时之需做个应紧准备(买保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合理有效的运用手里的钱,使手里的钱不至于成为银行上的数字。
利润提成制,关键点在于企业的产品要有足够的竞争力。
我以前见过一些企业的提成安排,企业设定基础价格,要求销售人员不得低于这个价格,同时,如果售价高于基础价格,多出来的部分企业和销售人员按比例分成。
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设计,却由于产品竞争力不足,按照基础价格都卖不出去,更别提超出部分的提成了。做产品就是要把产品推上万仞之颠,积累足够的势能,然后一把推下。
没有这个势能,做起营销,真是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