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时光照:妈妈,我是你永远的“娜丫”

2020-04-02   大庆网

  照片中人物:妈妈许淑华 爸爸邢广川

  讲述人:邢女士

  千篇一律的婚纱照中,这张照片让人眼前一亮。

  黑白照,人物颜值在线,神态中有超强的仪式感。令人忍不住猜想,照片中人物是何等身份,照片背后,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我妈这辈子的故事,总能让人听得一愣一愣的。”4月1日早上7点多,家住乙烯的邢女士火急火燎地找起了照片,和记者预约,要在《最美时光照》栏目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

  这是我妈和我爹64年前,也就是1956年照的照片,是一张婚纱照。

  当时,北方的农村,别说婚纱照,就是普通照片,照的人也很少。

  但是他俩不一样,因为我爹是“文化人”,我妈总是这样说。

  和现在的婚纱照不同,我妈的白色婚纱里,还穿着自己的衣服。而我爹身上穿的,都是当天穿去的崭新的衣服,脚上穿的,是当时最时髦的暗红色皮鞋。

  为了拍这张照片,我妈和我爹,特意花一块钱坐一辆敞篷的出租马车,来到绥化专区里正大街一家照相馆。婚纱照花了9毛多钱,租婚纱还花了5毛钱。当时,一个鸡蛋刚5分钱,拍这张照片的费用,在当时相当可观。

  我妈妈身高1.68米,以现在的标准,在女生里也算得上是高个儿,而我爹,比我妈却矮了一截,但这并不影响我妈对我爹的仰视。

  我妈是地主家的女儿,只上了几天学,就赶上了斗地主分田地,自然,她的学生生涯刚开始,便结束了。这就意味着,我妈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几个“洋字码”(阿拉伯数字),可以说是不识字吧。她特别崇拜文化人,而我爹会写毛笔字,会打算盘,在我妈眼里,算得上响当当的文化人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农村并不是太富裕,人们还只处于吃饱阶段,可那时,在妈妈的操持下,我们这个有着8个孩子、两位老人加上爸妈一共12口人的大家庭,却早早就实现了肉蛋奶水果的自给自足,小日子过得大放异彩。

  几十年的生活里,我妈家里家外一把手,但对我爹,始终保持着仰望的姿态,对我爹可以用言听计从来形容,就是我们几个孩子因为什么事吵架了,吵半天也分不清是谁在理,我妈总会用一句话来结束争论:这是你爹说的。

  60多个365天,在妈妈的操劳中过去了,现在,妈妈85岁了。去年清明节回家,妈妈突然微笑着问了我一个问题。

  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笔试面试的我,也算是见惯了考场风云,可唯独在母亲这道只有几个字的问题前,我无法作答,无从发声。

  妈妈的问题是:

  “你是谁啊,我怎么不认识你?”

  岁月无情,带走了妈妈姣好的容颜、秀美的身材,也残忍地把她的智慧带走了,任我伸出双手,竭尽全力,却怎么也抓不住。两手空空。

  但我相信,您虽然忘却了我,但您肯定记得,“娜丫”是你的女儿,她爱看书、爱写字、爱吃酸菜馅儿饺子。

  策划/孟黎 文/大庆晚报记者陈晓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一个故事赚足了我的眼泪

  如果有人问,一篇报道能引起多少人共鸣,我说不出来。但我知道,一次深入的采访,相当于到别人的人生里走了一遭。

  如何能让“母亲节”这一节日,不再流于形式?如何用报纸的语言来恰当地表现这种平常又不平凡的爱?

  第一期报道,对于整个母亲节系列报道来说,只是预热,我原以为只能靠图片来引人眼球。但第一天的采访作业,就紧紧地牵动着我的情绪,行文过程中,更是边写边哭。

  伴着读者的讲述,我走进了一个传奇女子的人生,体会着她拍婚纱照时的幸福;感受着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支撑全家人生活的坚韧,羡慕着12口人一起忙年的快乐,步入老年后,又眼看着她承受着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痛……

  这位传奇母亲的人生,也勾起了我对自己母亲的想念。

  我也曾不只一次地翻看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赞美她年轻时的模样。同样作为儿女,同样目睹着母亲变老,谁能不心酸呢?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当年风华绝代的妈妈,身材慢慢变形,皱纹偷偷爬上眼角,身为子女,哪能不心疼呢?

  希望这篇报道,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希望看到或没有看到报道的人,都能体会爱、表达爱。

  同时,也想在这里将一句话送与大家分享:爱在平常,才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