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精明的育儿方法,实则坑娃多多,这些育儿焦虑你中了几个?

2020-07-11   贝贝豆育儿课堂

原标题:看似精明的育儿方法,实则坑娃多多,这些育儿焦虑你中了几个?

"文/萌娃冲冲冲(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焦虑不是病,焦虑起来真要命。这种不治而愈的糟糕心态,相信不少父母最能体会。俗话说:“养儿一百天,长忧九十九。”育儿之路,不少父母颇真为提心跳胆,生怕宝宝受到各种伤害,一路过关砍将,最后却无意中成为坑娃实力名将。

一、父母为何焦虑

1、焦虑是父母身份的普遍表现

据我国最近一份父母育儿心态的调查报告发现,在6岁前的孩子,父母面对孩子的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最为担忧,而在3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却为孩子身高体重等发育问题焦虑。

2、焦虑来自父母本身

从十月怀胎到嗷嗷待哺,面对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一个家庭炸开了锅式的喜悦背后却手忙脚乱。宝宝该吃多少奶?宝宝拉屎了怎么换尿布?一切从未学习的父母,无从下手。

上宝宝生理作息特征,每两三个小时喝一次奶,父母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身心疲惫焦虑油然而生。

3、焦虑来自外界影响

科技的发展带来人类的便利。父母忙中偷懒,刷起了朋友圈,看到晒娃大军中,总有那么一些小朋友比自己的孩子发育得快。父母便不由自主的焦虑起来,别人的孩子已经会学会这些技能,而自己的宝宝却无法完成。是不是宝宝落后了?一

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语句系死了父母的心,不甘落后,无法认亲不同个体的发展不一样的现实。焦虑,无处不在。

二、育儿喂养之路,你入坑了吗?

1、商业的植入趋势社会风气

铺天盖地的奶粉广告,每分每秒的想要植入妈妈的心。甚至以妈妈的体质不行,会伤害宝宝而让妈妈给宝宝加奶粉。眼下为了宝宝健康的焦虑妈妈,动摇了心。殊不知真相却是母乳的成分不受妈妈体质影响,乳腺体产奶,来源于妈妈的血液,母乳其中的营养成分是奶粉甚至是配方奶都无法媲美。

当然,哺乳的过程是一个妈妈输出的过程,所以妈妈要在哺乳时期饮食均衡,确保自身的营养,不节食,不挑食,以免自己营养不良。

对于母乳的DHA含量,母乳本身就含在其中,若是选择食补,不妨可以在每周吃一至两次深海鱼,而无需进食营养品。

2、根深蒂固的人群思维

除了大环境的商业氛围影响,身旁人也纷纷为妈妈们洗脑。不少妈妈总会听到,”母乳超过六个月就没有营养了你的奶水颜色淡了,没营养了。为了孩子好,快添奶粉吧。“这种话语,好在自己不加奶粉就是有负于自己的孩子。

其实,母乳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变化,但是营养成分并没改变。在孩子出生的头三个月,母乳颜色最为浓厚,粘度高,淡黄色,被称之为初乳与过度乳,随后慢慢成为了成熟乳,颜色偏白。但是蛋白质与维生素含量却不曾减少,营养依然高于奶粉之上,母乳带来的免疫因素亦是奶粉无法给予。

3、宝宝食程的进步,辅食的添加

在面对宝宝的生长曲线不理想时,父母总怕孩子身高体重落后,体魄不健康。以为母乳或奶粉的营养供给不足。超前的给孩子添加上辅食,熟不知,宝宝辅食的添加是有前提条件的。

首先,观察宝宝的顶舌反应是否消失;其实,宝宝能否独立坐立;最后,是否遵守专业信息的指导月龄范围内。WHO指出最佳添加辅食月龄是在4月龄后,8月龄前,最佳时间是6月龄。

宝宝在6月龄前,母乳有足够的营养满足宝宝的发育需求。强硬的过早喂食,反而适得其反,咽窒的意外随时发生。

在超前添加辅食焦虑的父母外,同时也有一批奶神论的父母。认为母乳的营养价值高于一切的观念,延迟给宝宝添加辅食,甚至12月龄前都是母乳或奶粉喂养毫不添加辅食。

其实,辅食与母乳或奶粉两者的营养都是无可替代的。6月龄后,宝宝身体所需的铁,在母乳或奶粉已经达不到宝宝身体发育的需求。加之此时的宝宝发育到了新的里程:咀嚼和嗅觉的敏感期。需要食物来锻炼咀嚼能力,延迟添加只会让宝宝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段。

三、育儿作息之路,你入坑了吗?

1、全民补钙 补的是父母焦虑的心

钙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成分,想要骨骼健康,钙不能少。而不少父母受广告的影响与不专业的医护指导,把一些常见的婴儿生理特征都被说成缺钙。

如枕秃,多汗,出牙慢等。慌乱的补钙,补出的是孩子的肾结石,得不偿失

其实钙的吸收,在奶的成分中已经足够供给宝宝的营养需求,再加上6月龄辅食的添加,食物来源的钙成分,宝宝并不缺钙。每天奶量与辅食的保证,有空晒下太阳,辅助维生素d的吸收。多补钙并不能治病,反而带来健康隐患。

2、奶抱摇就是溺爱孩子?

很多妈妈苦恼,孩子哭了困了不知如何安抚。老人家在旁一再强调,抱不得!一抱就惯了,离不了手!可奶抱摇的安抚方式真的错了吗?

其实不然,宝宝刚从妈妈温暖的子宫来到陌生的世界,奶抱摇是人行为模仿子宫的环境,使宝宝舒心安定,仿佛回到妈妈的子宫般。让新生儿建立足够的安全感面对外来世界的冲突。对日后心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宝宝走路慢,是发育延迟吗?

每次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宝宝,昨天会什么技能了,今天又掌握了什么本领。而自家宝宝到一岁了路还不会走,焦虑的心再次突显。是不是自己的宝宝发育落后了?

其实,育儿俗话:三扑六坐九爬栏一岁走。说得只是普遍孩子发育的呈现,并不一定是在对应的时期便能掌握这些本领。父母要懂得不懂个体自身发育不尽相同,有些宝宝语言天赋好,有些宝宝大运动发育快,所以不妨静下心,静待花开。

孩子就像花朵,不同花儿有不一样的花期,焦虑的浇花,频繁的耕耘,只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放下一颗焦虑之心,别做实力坑娃能手。一起来说说,上面的几个坑,你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