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的1月7日,也就是农历己酉年的腊月初七,第二天就是腊八节了,一个令人惊悚的消息迅速传遍了烟台:东北发生鼠疫了。
这个消息让与东北大连隔海相望的烟台人胆寒,因为烟台已经不止一次经历过这样的打击了:在1907年朝鲜发生瘟疫时,疫情就曾蔓延到烟台境内。
突如其来的肺鼠疫灾害,从俄国西伯利亚的边境小镇达乌里亚经满洲里、沿中东铁路传入中国东北。这是东北地区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也是近代中国的首次大规模肺鼠疫灾害。
这场疫情的爆发,是由于俄国强行驱逐其境内的染疫华工回国引起的。俄国出于私利,不及时阻断其管辖的“中东铁路”交通,任由疫源经由铁路流行东北腹地,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资料图
自清末东北开发以后,每年都有几万山东人闯关东或到俄国远东地区,所以烟台与东北的大连、旅顺之间的人员往来非常密切,从东北回来的人很可能会将病菌带到烟台,并经烟台蔓延山东。烟台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在东海关监督的主持之下,烟台港仿效上海港防疫条例,紧急制定了烟台防疫条例,要求将来自大连、旅顺的旅客一律隔离一周,待检验无异后方可上岸放行。而且对货物进港也是严格检查,一时间人心惶惶,大有封港的势头。
具体负责执行检疫职责的是东海关税务司。各国驻烟台领事馆均执行了这一规定,唯有日本驻烟台领事频频向东海关税务司发出照会,抗议严格的隔离及检查。
为什么日本人会有如此举动呢?因为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取代俄国控制了辽东半岛的南部,日本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拥有大量的利益,烟台港的封锁对日本来讲意味着经济利益的损失。
然而,日本领事的照会被东海关税务司屡屡拒绝,税务司明确告知:严格执行防疫条例不仅是对烟台负责,还是对整个山东负责。
在这次瘟疫中,死亡发生最多的地方恰恰是港口检疫机关。
1月26日,一批大约700人的来自大连的旅客被关押在临时设置的隔离营中。这其中,大约有100名商人,在烟台商会的请求下,根据政府的命令,第二天被无条件释放。
剩下这些,主要是苦力,政府给其提供良好的衣、食、住环境,条件就是被要求留下来,度过一周的隔离期。这些苦力乐得如此。
但是,就在第二天,瘟疫在这些人中间爆发了。这600名左右的苦力尸枕狼藉。
在舆论的压力下,当局将剩余的苦力放出,这些可能已经传染病毒的人,飞奔回乡,却成为了当地病毒源。
隔离检疫持续了4个多月,到4月份,疫情基本稳定下来,直到1911年5月初,青岛港解除警报后,烟台才逐渐放松对辽东半岛方向来船的检查。
此后,检疫制度延续下来,设立了东海关检疫医院。
正是由于烟台行政当局和东海关的密切配合、积极应对,才使这一场导致近6万中国人罹难的鼠疫,在山东被遏制在了最小的范围之内。
即便如此,当时烟台5万居民中,仍有2000人在此次灾难中殒命。其中,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在隔离区。
在当年度的贸易年度报告中,时任税务司安文指出,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是导致疾病流行的主因。
文 / 李军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烟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