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会诊:油脂未来是否会面临供应紧张?

2020-04-09     农产品期货网

上周五外交部否认了已经允许加拿大菜籽油进口的传闻,加之马来西亚关闭部分种植园,关于油脂可能会出现短缺的预期甚嚣尘上。与此同时,国内各地陆续复工复学,对油脂的需求却开始增加,供需两端发生的变化将给期价带来怎样的影响?随着油粕比自历史同期低位反弹,是否还有做多的空间?文华财经【机构会诊】板块邀请资深油脂期货专家带您为您分析基本面供需变化给期价可能带来的影响。

【文华财经】:外交部“辟谣”,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并未恢复,马来西亚封锁令也持续限制棕榈油供应,未来国内油脂会否缺货?从而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研究员 石丽红:在全球深陷疫情泥淖,植物油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炒作缺货逻辑注定难以持续,建议投资者谨慎追涨。近期油世界将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调降390万吨,并表示若形势恶化可能继续下调;欧盟及美国的餐饮用油已经扑街,印度疫情呈爆发迹象雪上加霜,国内疫情控制迅速仍免不了近100万吨的需求损失,预计全球二三百万吨的餐饮用量减量并不算高估。在植物油需求下滑幅度远大于供应的情况下,疫情控制得当的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只要国内价格合适给出进口利润,产地十分乐意促成成交。

当前国内食用棕榈油库存72.5万吨,豆油115万吨,沿海菜油库存也有25万吨,供应整体充裕,除菜油稍微偏紧。虽然外交部表示加菜籽进口并未全部恢复,但欧盟菜油因生物柴油用量受到疫情及原油低价的双重打击供应过剩,出现多年来罕见的对华成交。国内近期成交5条欧盟菜油远月买船,若国内供应紧张提升菜油进口利润,不排除继续买船的可能。

马来行动限制令虽然导致沙巴产量下滑,但影响范围仅10多万吨,在其他国家需求大降的情况下,满足中国采购需求问题不大。况且国内近70%的棕榈油进口自印尼,马来关停部分种植园很难对国内供应产生太大影响。

而对于豆油来说,南美大豆船正从大西洋浩浩荡荡而来,预计4月中下旬到港将大量增加,5月到港量预估甚至高达1100万吨。当前盘面榨利100多元/吨,算上基差的现货榨利更为可观,高榨利预计将驱动前期缺豆油厂快速恢复压榨,豆油不仅不会缺货反而还可能重启累库存。

总体来看,在全球植物油需求降幅远大于供应且物流顺畅的情况下,国内炒作缺货逻辑根基不足。油脂价格跌至低位后供应端适当炒作个超跌反弹无可厚非,但若要上升到缺货的高度意图拉大涨,就得先问问需求行不行了。

倍特期货研究发展中心油脂研究员 刘思兰:就现有的情况来看,油脂暂时不会因为上述因素出现缺货现象,价格上涨逻辑主要源自产地自身基本面情况。

菜籽方面,2019年3月份取消出口资质的Richardson和Viterra Inc.两家企业资质尚未恢复,但允许杂质含量超过1%的加拿大菜籽入华,也就是菜籽准入政策实际上较前期是有所放宽的。但加拿大符合“低于1%”标准的企业数量并不多,总体可供出口量月度最大值可能不超过30万吨。但考虑到菜籽减产的事实,此数据可能会再打折扣,也就是说,国内菜系供应结构可能会延续2019年的状态,菜油进口量维持高位,菜籽进口较去年偏高,但低于近年同期水平。

马来棕榈油供应损失相对较大的州是沙巴州,按照已关闭的工厂区域占比来预估,棕榈油月损失大概在10万吨,此数量级对比马来120—180万吨的月度产量级来说,影响力有限。此外,马来港口、物流收到的疫情影响上不明显。目前盘面多头驱动逻辑主要是由于市场担心马来疫情在其他棕油主产州爆发,产量骤降。不过主要进口国印度的疫情严重化为需求埋下隐患。综上,连棕近期盘面反复性较大。

金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 傅博:从未来三个月来看,国内油脂不会缺货,因为消费量占比最大的豆油的供应非常充足,而且需求前景并不乐观。目前沿海的豆油库存115万吨左右,未来3个月预计将有2300-2600万吨左右的大豆到港,加上国储手里大约有700万吨以上的大豆储备,即使其他油脂的供应比较有限,但是油脂之间会自动通过价差来调节消费量,总的来说食用植物油不会短缺。另外,国内的棕榈油供应主要看进口利润,产地的疫情暂时没有影响到国内的采购,现在是进口倒挂限制了国内的进口量。菜油的供应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是相对稳定的,国内已经基本适应平均每个月1-2船的菜籽进口量。价格方面,目前的价格弱势是因为市场担忧豆油的终端消费下降和产地棕榈油的出口需求下降,这是相对偏中期的影响。只有当全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关注全球油脂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欧洲、印度),市场重新开始预期油脂消费恢复,油脂价格才可能真正摆脱目前的低位震荡区间。

【文华财经】:随着各地复工复学,国内油脂消费恢复情况如何?供需变化将如何引导油脂价格走向?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研究员 石丽红:随着各地复工复学,中包装需求出现一些恢复,下游的灌装厂、分提厂、面厂等需求也在增加,近期的油脂需求及提货量确实有明显改善。根据我们的测算,油厂豆油的周度提货量达近40万吨,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不过这其中也有因“粮食危机”炒作,居民囤积米面油,导致终端需求提前的原因。但海外疫情未出拐点,疫情阴霾尚未消退,商圈人流不及往昔,油脂的中包装需求仍未完全恢复。

供应端上文也有分析,缺货逻辑很难成立;而在需求端,此轮备货完成之后,国内植物油将进入上半年需求淡季,亦不足以驱动油脂价格进一步向上突破。品种间强弱可能有一些分化,气温回升将更利于棕榈油消费,供应端棕榈油也拥有比豆油更多的炒作题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豆棕价差偏缩。菜油不确定性相对多些,仍需关注海关是否会严格执行加菜籽1%的杂质标准,若严格执行可能表现会相对强一些。

倍特期货研究发展中心油脂研究员 刘思兰:国内油脂消费逐步恢复,油厂提货放量,豆油部分油厂甚至出现排队提货现象,短期利多油脂价格。

金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 傅博:最近3周豆油的提货量增加明显,我们认为这是对复工复学后,消费恢复有所预期的表现,主要是对团体消费和餐饮消费恢复有预期,终端和贸易商提前备货。但是根据提货量统计和草根调研,我们认为豆油的消费预计还是下降10%-15%左右。从豆油和菜油、棕榈油现在的价差来看,我们觉得豆油的消费降幅是有代表性的,未来三个月豆油的供应很充足,预计豆油库存还将上升15-35万吨。所以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油脂的价格维持在3月份以后的价格波动区间的概率较高。上游供应端(也就是外盘油脂),暂时也看不到突出矛盾。

【文华财经】:近日油粕比自历史同期低位反弹,未来是否还有做多空间?理由是什么?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研究员 石丽红:近期油粕比从低位反弹,豆粕回调引发的套利平仓功不可没,尤其是美盘。此前市场炒作南美物流问题,炒作DDGS减产,但最后发现南美物流没有问题,豆粕替代DDGS的量甚至还不及需求下降的量,所以我们见到了美豆粕这一周多以来近10%的回落。但回到炒作起点,市场对豆粕往下的空间并没有看太多了,将限制油粕比的反弹空间。

在食用及生柴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油脂的情况比豆粕差多了,在多粕空油套利引发油粕比反弹之后,马来西亚棕榈种植园的炒作很难支撑油粕比进一步的上行。我们将近期这轮油粕比上行称之为“反弹”而非“反转”。

倍特期货研究发展中心油脂研究员 刘思兰:油粕比近期低位反弹,主要是由于近期油脂消息炒作素材支撑,至于是否有做多空间,主要取决于消息面能否被证伪,如马来油棕种植园关闭期限是否被延期、原油事件反转与否。若被证伪,油粕比则回归基本面。目前,缺豆逻辑仍在,豆粕供应相对油脂偏紧,料油粕比反弹不可持续。

金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 傅博:近期油粕比自低位反弹,个人认为主要是豆粕下跌造成的,未来油粕比上行的空间主要也是关注豆粕下方有多大空间,油脂个人认为短期内大幅拉升的动力不足。豆粕近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未来3个月大豆的巨量到港预期和压榨利润丰厚,目前市场已经对供应压力有所预期并已经反应在盘面上,所以期货现在大幅贴水现货,距离榨利回到正常水平以下,豆粕大约还有100-150元/吨的跌幅(假设豆油价格不变)。而且未来三个月来看,豆粕对供应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要低于豆油,所以,我认为做多油粕比的空间并不大。

来源:文华财经;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黄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SCOX3EBfwtFQPkdVP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