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亭
综合概况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4246万元,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93429万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763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62054万元,下降0.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9∶48.3∶32.8,与上年相比,第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1和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5127元,增长5.5%。
历史沿革
华亭历史悠久,北魏普泰二年(532)因战事之需,筑城置华亭镇,因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隋大业元年(605)置华亭县。唐初划归陇州,曾更名亭川县(《新唐书》载为华川县)。唐末同光元年(923)改华亭为义州。太平兴国二年(977),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州为仪州。神宗熙宁五年(1072)废仪州,所辖华亭、安化、崇信3县属渭州。金改渭州为平凉府,华亭县隶属平凉府。民国初撤府留道,华亭先后属陇东道、泾源道和泾源行政区。1927年,改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29日后,隶属平凉分区。1955年,隶属平凉专区。1958年12月,撤县并入平凉市。1961年12月,恢复华亭县建制,仍隶属平凉专区。2002年6月,平凉地区撤地设市,华亭县遂属地级平凉市。2018年8月,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华亭县,设立县级华亭市。
华亭景点
华亭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环境优美,人文古迹甚多。
北魏名窟石拱寺
莲花台
双凤山
玄风山
华亭美食
酸汤面
核桃包子
洋芋搅团
特产:蕨菜、苜蓿芽、荠荠菜、五爪子、刺椿头、蒲公英、蕨菜、香椿、地软、核桃、甘兰、纹党参、大麻、大黄、云木香、肉独活、西芎等
华亭戏曲
华亭曲子戏是流传于甘肃省华亭县的民间传统戏剧的一种,因流传地域不同,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唱腔属于联腔体,常用曲调有100个左右,其剧目全部是小折戏,它在剧终唱词中报"剧名"的特殊表演方式,在其它地方小戏中是绝无仅有的,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亭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