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来源
前几天,一位护理同仁在微信群内咨询,“各位老师这个病人是在外院打氯化钾外渗。家属在家用热水袋敷烫伤后入我院。请教各位老师们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案?这个是外渗还是烫伤?我们用的是多粘菌素B还有烫伤膏,患者有糖尿病,效果不好。”
@护士1:选择银离子敷料或者吸收渗液比较好的敷料,用百多邦比烫伤膏好。
@护士2:我们科现在有位钾外渗的,起了水泡然后破了,用烫伤膏效果还好。
@护士3:有糖尿病,那麻烦了。
图文无关
为何氯化钾频出事端?我们先了解一下氯化钾这个高危药里的“巨无霸”到底是何方神圣?怎样避免它再兴风作浪?
一、氯化钾外渗为何易导致坏死?
由于氯化钾是属于高渗漏性及阳离子溶液,PH值为 5,渗透压为 800mmOs/L, 是化学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当液体中所含的氯化钾在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而造成肿胀、发红、疼痛,出现静脉炎,如果外渗则致使局部组织坏死。
二、氯化钾的输注途径有哪些?
1、静脉滴注:氯化钾注射液说明书中使用方法为,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注意是滴注,也就是说当外周静脉滴注时,浓度应≦0.3%,且做好选择肘正中、贵要等较大静脉。
2、静脉泵注:随着微量泵在临床的普及使用,再加上有些严重低血钾的患者为避免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需要快速纠正患者的低钾现象。当泵注浓度>0.3%的氯化钾时应选择中心静脉。
三、氯化钾渗出早期冷敷可行吗?
笔者搜集相关文献,对于外渗早期冷敷的疗效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氯化钾注射液外渗后6h内予冷敷或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基础代谢率降低,血管通透性降低,神经冲动传导减慢,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可达到消肿止痛消炎的目的。
另一种观点:动物实验显示冷敷可加重实验大鼠局部组织细胞损伤,氯化钾注射液在局部组织内可形成高渗的细胞环境,引起蛋白变性,在这种高渗条件下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不利于肿胀处氯化钾溶液的吸收,加重局部组织细胞受损。
所以,对于冷敷不要轻易使用,以免引起损伤加重。
四、氯化钾外渗后局部封闭注射的方法
氯化钾外渗没有明确的解毒剂,可使用生理盐水15ml+2%的利多卡因5ml或生理盐水14ml+2%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在外渗病灶的边缘做多点状环形封闭注射。注射时使用一个较小针头,25号或更小。可达到减轻疼痛抑制局部炎症的作用。
五、泵点氯化钾如何预防外渗的发生?
1、当泵注浓度>0.3%的氯化钾时应选择中心静脉。
2、外周静脉补钾时,不管是静滴还是泵点,避免在手背及腕部、足及踝关节部位进行穿刺。
3、同一条外周静脉输注氯化钾时间不可过长,最好不要超过5小时,并在输注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巡视。
4、不可在同一条外周静脉输注氯化钾的同时使用三通输注血管收缩药物。
5、外周静脉泵点氯化钾时,拔除输液管路24小时内仍要严密观察输注局部,并做好患者的教育工作。
6、不要依靠输注泵的报警来判断外渗,电子输注泵不会引起外渗但它会加重外渗。
六、氯化钾外渗的处理流程
回抽保留针头回抽外渗药液
留存资料拍照留存照片,局部标记外渗范围
局部封闭利多卡因局部环状封闭
局部湿敷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或与新鲜土豆片交替湿敷
专科干预伤口护士或外科清创及藻酸盐敷料的使用
上报上报不良事件
文章转载自“ 护士网”公众号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