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中运
道流村,位于济南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驻地东南4公里,是个文明古村,现存有郑家大院等古建筑群,素有五大哨门,六大槐树之说,尤其是郑文玉府邸,200多年前很是显赫,大门上悬挂着嘉庆皇帝御赐的“七叶衍祥”龙匾。
据郑世家族第二十世孙,现已80多岁的郑道兰说,这块龙匾是嘉庆十年,嘉庆皇帝赐予郑芳兰的爷爷郑文玉的。此匾长一米多,宽五十公分,两边镶着两条精致的二龙戏珠,匾的正中写着“七叶衍祥”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四个大字上面,刻有“御赐”二字,下方为嘉庆皇帝的方印。
说起郑文玉可不简单,他出生于乾隆元年,早年被老太后收为义子,并和乾隆皇帝义结金兰,赐予他半朝銮驾和山东大部分盐务(此内容前文已交代,可参看);六十岁,恭于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嘉庆十年,正是郑文玉步入古稀之年,七十岁寿诞之时,嘉庆皇帝又赐予了他七叶衍祥龙匾,彰显了清王朝对郑氏家族的眷顾,更显示出对郑文玉的恩宠有加。此时也正是这个家族处于鼎盛时期,人口已达百余人,可谓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嘉庆皇帝龙匾上的七叶衍祥四个字,可理解为七代五世同堂。叶,可理解为开技散叶,喻家族子孙,世代兴旺繁衍。衍,可理解为繁衍生息。祥,吉祥如意。这龙匾也恰好诠释了郑文玉这个家族的现状。以致到了道光二十一年,也就是1841年,郑文玉的长子—捐职都司郑汝忠次子郑思莲,榜名郑芳兰经过殿试,荣登进士榜第三甲第十五名,并被道光皇帝钦点河南即用知县,他所获赠的进士第匾也只能挂在二门子上。
在郑文玉府邸,据说共有八块匾额,分别挂在几个主要门口,除了大门上的龙匾、二门上的进士匾外,郑芳兰讲学的东跨院厅房里有学子送的斗山共仰匾,还有西跨院厅房门口悬挂的五世同堂匾、厅房迎面墙上的八千为春匾、厅房前厦子立柱上的抱住匾,还有荫滋堂和荣阴堂等匾。这些匾的寓意,都有不同深厚内函。
如五世同堂,就是一家五代人同时在世,健康长寿。八千为春一词出自庄子消遥游,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作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当然,五世同堂匾和八千为春匾是根据七叶衍祥之意,延续解读而制作的。实际上,这些匾已成了这个大院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既美化了环境,又衬托出府邸建筑的高贵典雅,显示出府邸主人的尊贵及厚重的文化素养。
据郑世族谱记载,郑文玉,初贫困,读书仅年余,晚年于史籍俱成,谓见读书人甚亲爱之,是以人多敬重,好山水园亭,所居不甚钜丽,而结构颇精,老年每偕亲友饮酒啸歌,以娱其中。教家甚严肃,又甚和平,其天性殆,有大过乎人者欤。从中可以看出。郑文玉早年因家中贫困读书年余,但晚年已是史籍俱成,满腹经伦,饱学之士了,处处显示出儒雅之风,豪爽气慨。一句老年每偕戚友饮酒啸歌,己是表现出淋漓尽致。
郑文玉的四厅四搂三进六院府邸,自郑芳兰考中进士后,人们也就习惯称作郑芳兰进士府邸了。现在,府邸内匾额已不知所踪,只是悬挂匾额的印痕仍依稀可见。令人感到婉惜。但嘉庆皇帝赐予郑文玉的七叶衍祥龙匾,却作为郑氏家族的荣耀,代代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