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李嘉诚曾说"知识改变命运"。在当今中国人生活中,会有许多改变人生的重要时刻,就比如说高考,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如果名列前茅,就能完全改变自己的命运。
高考是中国学生们的一次大考,鲤鱼能否跳龙门就看这一次了,而高考也是异常激烈的,往往一分之差就能差出上千人,所以家长老师们都非常关心。然而还有一群人,高考对他们而言和普通考试没什么区别,那就是那些天才儿童们。
河南新乡有一位天才少女,她叫何碧玉,在小学四年级被选拔到河南省的"天才少年班",这个班里一共有三十个和她一样优秀的孩子,但在这个神童聚集的地方,何碧玉一直名列前茅。
她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学习完毕,学完了别人七年的学习量。但天才少女何碧玉并没有成为一个考试机器,在课堂之外,她也很喜欢参加音乐戏剧,美术之类的课外艺术活动。
大多数孩子们的14岁对自己并没有什么人生规划,更别提有什么人生目标了,有的孩子在追星,也有的进入了青春期和家长搞叛逆,但14岁的何碧玉却有着惊人的自制力和独立性,有着在她那个年纪少有的稳重与成熟。
2000年,14岁的何碧玉取得了河南省理科状元第一名的好成绩,记者们对她的成绩赞叹至极,争相的想要采访她,摄像机面前的她落落大方,一点也不怯场,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还非常有逻辑性,和大家刻板印象"智商高情商低"的天才有着本质的区别。
何碧玉对自己的人生十分有规划性,规划可以使自己奋斗目标更加的明确,可以少走弯路,每个人都应该有规划有反思有思考,这样人们的人生路才能更加出色的走完全程。
之后何碧玉进入了清华大学深造,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毕竟一个14岁的女孩提前参加高考,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没想到这个少女还能获得河南省的状元,这是真的了不起。
一夜之间她成为万千学子的崇拜对象,她的高考成绩是750分,每科全部满分,何碧玉也创造了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至今无人打破,人们都会习惯性的称之她为高考第一人。
实际上,何碧玉对高考成绩并不关心,她即便以满分考进了清华,也有没有选择热门的金融或计算机专业,而是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她在学习生物的过程当中感觉无比充实。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何碧玉对生物工程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才会如此出色吧。
2004年,清华毕业之后,何碧玉前往华盛顿大学继续深造。在赴美留学期间,一年365天,她每天勤奋自勉,每天最早进入实验室最晚一个离开,每天便是如此,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令美国人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对她刮目相看。
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她就完成了博士的所有学业,拿到了神经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国立研究卫生院,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助理教授.
正是这种自律的品质才让她有如此大的成就,如今她已经是华盛顿生命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每年都要完成几个世界级别学术研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几年,有不少的学校邀请何碧玉回国任教回国发展,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她曾表示自己想要留在美国。或许是因为国外的生活更适合自己,可能是美国的科研水平更让她留恋,或许那里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环境也更不错。
学成之后何碧玉留在美国发展,这样的消息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国内强大的争议,像这样国家尽心尽力培养的人才却培养不出中国的人才,各种质疑的声音甚嚣尘上,甚至有激进的人认为这是占据了中国的教育资源,去了美国的办事的卖国贼。
虽说何碧玉是中国培养出来的天才,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并不能道德绑架,攻击别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美国的科研环境确实比中国好很多,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立场而言,如果她能够回国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无可厚非的是,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如果何碧玉能回国任教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她愿意在美国继续工作,那么人们也只能尊重她的选择。
有人说,学成之后就应该回国报效祖国,不应该留在那里为外国人做贡献,但从根本上来说,人们什么权利指责何碧玉的所作所为,大多数的普通人就算有她那样优秀的先天条件,也不会有她一半的自律和刻苦,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了选择的权利,人无权干涉。
何碧玉在出国后,独自完成学业和生活上的难题,一个人默默的学习,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这份独立性和坚持的信念不得不让人敬佩。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国家为人们提供了优良的教育环境,而人们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毕生所学来报效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就要求人们要努力学习,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要有足够的恒心和信心,不能急于求成,踏踏实实学知识,在我党的领导下,要以报效祖国为自己最终的志向,攀登到成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