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潜艇噪音突然没了,美国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揪出日本内鬼

2019-06-21     春秋史馆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进行了终极对抗,对抗方向集中在核潜艇、核武器、弹道导弹、航天等领域。为了夺取全球霸权,美苏两国几乎是在不计成本发展军备。但是,美国明显技高一筹。80年代,根据美国国防部数据显示,近10年来苏联在军备上多花了大概700亿卢布,21项重要技术中仍有17项落后于美国,仅有3项领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精密机床。

机床是重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精密机床,各种高精尖技术就无从谈起,没有合格的、可大批量生产的精密零件,火箭、导弹就不能发射,即便发射也会因技术原因引发事故,苏联军工、航天领域事故频频,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加工不过关导致的。最直接的体现是,苏联没有五轴联动高精度机床,螺旋桨加工技术不过硬,导致潜艇噪音过大。有个夸张的说法,苏联潜艇在鄂霍次海航行,挪威设在波罗的海的监听站都能监测到。

苏联不是没有想过进口,但高精度机床技术被西方国家把持,主要是德国和日本。1949年,美国纠集5个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输送战略物资和高技术,被列入清单的武器装备、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达上万种。到1989年,巴统成员国达17个。整个冷战期间,苏联深受巴统之苦,而巴统对新中国的管制更甚于苏联。

正规渠道得不到想要的技术,苏联不得不通过秘密渠道获取,事实上巴统成员国并非铁板一块,各成员国为了利益偷偷向社会主义国家输送技术并不稀奇,挪威就暗中向苏联输送了火炮自动瞄准技术。1983年,苏联外贸代表向日本东芝集团提出引进加工螺旋桨推进器的数控机床。东芝集团急于打开苏联市场,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火速运来4台数控机床,绕道挪威秘密进入苏联境内。

四部机床共卖出35亿日元,比日本人的理想价格高出了整整三成。兴奋过度的东芝集团人员帮助苏联人安装调试两台机床,剩下的两台,苏联人坚持自学自装。数年后,北约海军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很难舰艇到苏联潜艇的噪音了。经过一番调查,美国人找上了东芝集团,逮捕了数名高层才真相大白。美国群情激奋,日本首相心惊胆战地公开道歉,并花费1亿日元在美国报纸上刊登悔罪广告。挪威政府也受到制裁,停止了与东欧国家的所有贸易活动,又以间谍活动为由赶走了苏联一名外交官和三名贸易代表,轰动一时的“东芝事件”才落下帷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PTCWwBmyVoG_1ZeB7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