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热搜上的男人 李现
夏天,似乎是一个盛产爆款剧的时节。
前年的《楚乔传》,去年的《延禧攻略》,今年的《亲爱的,热爱的》都引领了一波全民追剧的风潮。
影视定期出爆款,各领风骚一暑期。
《楚乔传》刷新了收视,《延禧攻略》扛起了“傅璎”。
而刚刚完结的《亲爱的,热爱的》,则是让李现成功“绿”了大半个娱乐圈。
随便打开一个相关视频,都是大型道(出)歉(轨)现场。
并且,这位国民“现男友”在剧外也没闲着。
接代言,做公益,搞配音,通告不停。
百忙之中,还抽空给周董打了个榜。
如此高频的营业让他成功在这个暑期刷脸。
你问我高频到什么程度?
有网友做了一个汇总,《亲爱的》开播十八天,李现的微博相关热搜就已经有91条之多,令人乍舌。
每天惯例一般在话题榜单上看到李现的名字,导致剧主这颗原本小鹿乱撞的少女心,一头撞死在南墙边儿上蹦不动了。
试问谁家的鹿撞91次还不死???
不得不说,李现的这波操作,过了。
要知道,在上升期时让观众感到视觉疲劳,可不是一件好事。
这不,热度有是有了,紧接着演技尬、情商低这些负面口碑也接踵而至。
先是演技,上图让大家感受一下。
这段戏讲的是两兄弟时隔十年终于冰释前嫌的戏码。
联系上下文来看,主角的情绪要完成一个由愤怒到释放的递进。
只是这个释放,实在是用力太猛了。
口水汗水洗澡水啥都有,就是没有泪水。
再加上这糟糕的台词,哦我的母亲……
等会Solo,哪里来的粉红泡泡?你这是什么表情???
这令人迷惑的画风,剧主我不禁缓缓打出一串问号。
除了演技尴尬,他那令人摇头的情商也经常让人跟着一起尴尬。
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他毫不谦虚地回答:最想吐槽的一件事是营销号说自己糊了。
结果,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8月1日中午,李现官方粉丝后援会就宣布了原定在8月3日举行的活动,因为报名参与人数不足,取消了。
八月的第一天还没过,“七月现男友”就以迅雷不掩耳之速过期了。
果然啊,想红的演员假正经,剧抛的女孩最无情。
咳咳,言归正传。
早在《亲爱的》刚刚开播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人不满李现的演技。
说他表情僵硬,台词功底差,角色成功全靠人设加持等。
但抛开这部剧,剧主印象中的李现,是一个蛮踏实的演员。
他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中的重庆小伙谢训,重情重义是他的标签。
来品品那时候的哭戏。
他是《法医秦明》中的刑警队长林涛。
睿智干练执行力强的他,却有着“惧内”的反差萌。
他是《河神》中的痞子英雄“小河神”郭得友。
市侩却不势利,世俗却不媚俗,是一个出身市井的平民英雄。
三个类型完全不同的角色,三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要驾驭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在选择剧本的时候,有些演员会选择更贴近自己以往人设的角色,比如刘亦菲。
有些演员会选择复制粘贴自己曾成功过的角色,比如杨烁。
而李现,虽然称不上是天赋型选手,也绝对是一个“放得开”的演员。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如今才不过月余,就眼见他在楼塌的边缘疯狂试探,剧主心里不是不感慨的。
他太害怕这种后继无力的感觉了。
2016年,《法医秦明》热播,为张若昀圈粉无数,却鲜少有人记得李现。
2017年,《河神》上线,开播当日网络点击率破亿,半个月破七亿,引爆了整个暑期档。
作为绝对男主的他,本应该在那时候就顺理成章地走进大众视野。
但他没有把握住机会,之后的两年高开低走,几乎没有曝光量。
小资电影当个二番,热播剧中友情客串。
成功容易守功难。
想必正是因为错失了前两次的机会,如今的他才这么迫切的想要刷存在感。
其实,剧主理解他的焦虑。
毕竟在这个百花争艳的娱乐圈,被观众遗忘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昙花一现后继无力的男星,比比皆是。
远的不提,就说在《亲爱的》饰演DT吴白的胡一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当初《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播出,捧红了胡一天。
一夜之间,这个高挑的傲娇学霸成为大众心中的“国民初恋男友”。
他当时红到什么水平?
红到一度微博超级话题排名前三的水平。
可是,17年底才出头的他,2018年几乎整年空档。
或许是志不在此,或许是神隐拍戏,总之这漫长的一年半,别说再创爆款,他连划水的作品也没有。
一年半,足够无数颗新星升起,也足够被人们遗忘。
和李现一样,直到《亲爱的》播出,胡一天才回到人们的视野。
虽然人设讨喜,却也只是个男二号,人气也远不如前了。
无独有偶,与他际遇相似的还有《香蜜》中的夜神殿下,罗云熙。
88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31岁,是个不折不扣的“三十宝藏”——三十岁才被观众记住的演员。
剧中,他是个让人心疼到恨不起来的反派。
尤其是在湖边黑化的戏最令人动容,迷妹们称之为:润玉一滴泪,天上一颗星。
《香蜜》结束到现在,他却像消失了一般不见踪迹,为数不多的几部待播剧,番位也是数三四个才能找到他的名字。
并且,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在他手心淌过的机会了。
15年时他就搭档吴倩,出演了《何以笙箫默》中的少年何以琛。
当时人们对罗云熙的好感度,甚至大过了男主钟汉良。
可他的下一个“出圈”作品,却延迟到了三年后的《香蜜》,实在是令人扼腕。
有了这么多前车之鉴,也难怪李现这么急吼吼地怒刷存在感。
毕竟娱乐圈只开一夜的昙花,李现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只是可惜,事不过三,过犹不及。
营销到如今适得其反,不知他可否提前设想过这个结果。
“刷脸”成功的秘诀绝非不停增加没有意义的曝光量,而是把握住有限的演艺生命去呈现更多值得被人记住的作品。
希望所有演员都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
好了,今天聊了这么多,你心目中最令人惋惜的娱乐圈“昙花”是哪一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