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属于中国七大方言之一的闽方言,是闽方言中的闽南方言。潮汕话与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别,与同属于闽南方言的其他次方言也有差别。也就是说,潮汕话不但与北方话、上海话、广州话有差别,与同属闽南方言的厦门话、泉州话、台湾话也有差别。像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台语歌曲《天乌乌》,潮汕人听起来很亲切,但还是有一些发音不一样。
潮阳语是潮汕话的一种,又有自己的特色。《潮阳县志》中记载:潮阳语中保存大量古汉语,存在少数民族词语及特殊的外来词语。下面列举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一、潮阳语保存大量古汉语
冥,与夜同音。“冥,夜也”(汉郑玄笺)。
泅(游水)。“人有滨河而居,习于水,勇于泅”(《列子•说符》)。
薅,读“考(kao)”,拔去田草。“薅,除田草也”(《广韵》)。
营,游行。童谣云:“正月人营灯”。
沃,作浇、淋解。“沃,灌溉也”(《说文解字•水部》)。
青盲(瞎眼)。“公孙述连征命,待以高位,皆托青盲以避世难”(《后汉书•李业传》)。
大家,被媳妇称婆婆。“棘妻许又寄语嘱棘:君当门户,岂有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嘱君……”(南朝•宋沈约《宋书•孙棘传》)。
新妇,读“心富”,指儿媳妇。“郁父伟谓(郁妇)阿日:‘新妇贤者女,当从道匡丈’”。(《周郁妻传》)。
身,量词。“王便夹道两边作菩萨五百身”(《佛国记》)。
擎,用手拿或端,如“擎箸”、“擎碗”等。“婢擎金澡盘盛水”(《世说新语•纰漏》)。
,读“小”,疯狂。“,思焦也,狂病”。(《玉篇•尤部》)。
(音汫),味淡。“,无味也。”(《玉篇·食部》)。
大人(指父亲)。“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史记•高祖本纪》)。
衫裤,即衣服。“初定之时无衫裤,大归娘子没沿房”。(《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沿房,即嫁妆。
洗浴,即洗澡。“令洗浴及浣衣服”(《博异志•隐隐客》)。
亲情,即亲戚。情,潮阳话读;“或有亲情,曲相劝喻,生意稍解”(唐•蒋防《霍小玉传》)。吴组缃注:“亲情,亲戚”。
教示,教导训示。“父兄相教示,求利不求名”(唐元稹《估客行》)。
眠床,睡床。“有眠床一张”(《南史·鱼弘传》)。
杯珓,占卜吉凶用具。“高辛氏庙有竹杯珓,以一俯一仰为圣杯”(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头脑,头儿、首领的意思。脑,读lo。“在京都开几处解典库,又有几所绸缎铺,专一放官吏债,打大头脑的”(《拍案惊奇》)。“大头脑”指大官员,与潮汕语同。
东司,茅坑。“定睛看时,却是史大汉鸾跧蹲在东司边”。(《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生理,生意。“(宋敦)夫妻二口不做生理,靠着祖遗田地,见成收些租课为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下颏,下巴。“(那人)面如傅粉,唇如涂朱,下颏上真个一根髭须也不曾生……”。(《拍案惊奇》)。
此外,还有“众生”(牲畜)、“新人”(新娘)、“家长”(经理)等等。
二、存在少数民族词语
摆,读pai,动量词,如:先摆(那一回)、去过二摆(去过两次)。今布依族语、壮族语、侗族语均称“次”为摆(Pai)。
斗,量词,如:去过一斗(去过一次)、行二斗棋(下两盘棋)。今壮族语、侗族语、布依族语均以“次”为斗(tau)。
个,潮阳音读kai,同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
还有唔(不的意思)、啱(刚好、正好、准确)等等。
三、特殊的外来词语
妈搭,为马来语警察之意,引申为逮捕。
亚铅,马来语ayan的音译,意为铁丝、铅线。
还有动角(手杖)、五脚砌(骑楼下的人行道)、朱律(雪茄)、“活达力”(活跃、有活力)、枝罗(千瓦)、背氏(轴承座)、士巴拿(板手)、罗喱(汽车)、司绿(虫胶)、咕啤(咖啡)、目头(商标)、花士令(凡士林)等等。
潮汕话属于中国七大方言之一的闽方言,是闽方言中的闽南方言。潮汕话与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别,与同属于闽南方言的其他次方言也有差别。也就是说,潮汕话不但与北方话、上海话、广州话有差别,与同属闽南方言的厦门话、泉州话、台湾话也有差别。像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台语歌曲《天乌乌》,潮汕人听起来很亲切,但还是有一些发音不一样。
潮阳语是潮汕话的一种,又有自己的特色。《潮阳县志》中记载:潮阳语中保存大量古汉语,存在少数民族词语及特殊的外来词语。下面列举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一、潮阳语保存大量古汉语
冥,与夜同音。“冥,夜也”(汉郑玄笺)。
泅(游水)。“人有滨河而居,习于水,勇于泅”(《列子•说符》)。
薅,读“考(kao)”,拔去田草。“薅,除田草也”(《广韵》)。
营,游行。童谣云:“正月人营灯”。
沃,作浇、淋解。“沃,灌溉也”(《说文解字•水部》)。
青盲(瞎眼)。“公孙述连征命,待以高位,皆托青盲以避世难”(《后汉书•李业传》)。
大家,被媳妇称婆婆。“棘妻许又寄语嘱棘:君当门户,岂有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嘱君……”(南朝•宋沈约《宋书•孙棘传》)。
新妇,读“心富”,指儿媳妇。“郁父伟谓(郁妇)阿日:‘新妇贤者女,当从道匡丈’”。(《周郁妻传》)。
身,量词。“王便夹道两边作菩萨五百身”(《佛国记》)。
擎,用手拿或端,如“擎箸”、“擎碗”等。“婢擎金澡盘盛水”(《世说新语•纰漏》)。
,读“小”,疯狂。“
,思焦也,狂病”。(《玉篇•尤部》)。
(音汫),味淡。“
,无味也。”(《玉篇·食部》)。
大人(指父亲)。“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史记•高祖本纪》)。
衫裤,即衣服。“初定之时无衫裤,大归娘子没沿房”。(《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沿房,即嫁妆。
洗浴,即洗澡。“令洗浴及浣衣服”(《博异志•隐隐客》)。
亲情,即亲戚。情,潮阳话读
;“或有亲情,曲相劝喻,生意稍解”(唐•蒋防《霍小玉传》)。吴组缃注:“亲情,亲戚”。
教示,教导训示。“父兄相教示,求利不求名”(唐元稹《估客行》)。
眠床,睡床。“有眠床一张”(《南史·鱼弘传》)。
杯珓,占卜吉凶用具。“高辛氏庙有竹杯珓,以一俯一仰为圣杯”(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头脑,头儿、首领的意思。脑,读lo。“在京都开几处解典库,又有几所绸缎铺,专一放官吏债,打大头脑的”(《拍案惊奇》)。“大头脑”指大官员,与潮汕语同。
东司,茅坑。“定睛看时,却是史大汉鸾跧蹲在东司边”。(《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生理,生意。“(宋敦)夫妻二口不做生理,靠着祖遗田地,见成收些租课为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下颏,下巴。“(那人)面如傅粉,唇如涂朱,下颏上真个一根髭须也不曾生……”。(《拍案惊奇》)。
此外,还有“众生”(牲畜)、“新人”(新娘)、“家长”(经理)等等。
二、存在少数民族词语
摆,读pai,动量词,如:先摆(那一回)、去过二摆(去过两次)。今布依族语、壮族语、侗族语均称“次”为摆(Pai)。
斗,量词,如:去过一斗(去过一次)、行二斗棋(下两盘棋)。今壮族语、侗族语、布依族语均以“次”为斗(tau)。
个,潮阳音读kai,同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
还有唔(不的意思)、啱(刚好、正好、准确)等等。
三、特殊的外来词语
妈搭,为马来语警察之意,引申为逮捕。
亚铅,马来语ayan的音译,意为铁丝、铅线。
还有动角(手杖)、五脚砌(骑楼下的人行道)、朱律(雪茄)、“活达力”(活跃、有活力)、枝罗(千瓦)、背氏(轴承座)、士巴拿(板手)、罗喱(汽车)、司绿(虫胶)、咕啤(咖啡)、目头(商标)、花士令(凡士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