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上千把游戏,看懂了这些机制,用来读书依然可以让人上瘾

2019-12-18     指数空间

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和打游戏都是打发时间的途径,无所谓正确好坏之分。

但是,在时间的复利下,两者所产生的结果却可能有天囊之别。

以前,在工作之余,我也把我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打游戏、看视频等事情上,每天生活的有滋有润。

但是高中同学的一次聚会,让我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

同学杨子以前就特别喜欢读书,工作之后也总是抽时间读书。

以前上学时,我们成绩相差无几,毕业工作后,都领着几千块钱的收入过着北漂的生活。

但是,如今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大,大到我不敢想象。

他把这些年读书的输入全部转化成了有效的输出,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通过公众号等自媒体工具,不断输出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思想,影响了很多人,也创造了不菲的收入。

后来,我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看书完全看不进去,过个几分钟就要打开微信,刷个朋友圈,意识到这样不对后,又接着看书,可是几分钟后,又忍不住刷个抖音,看个小视频,一晚上时间过去了,书却着实没看几页。

这样下去可不行,书读不下去不说,自己又内疚又难受。

一天晚上,实在读不下去了,不由自主的又打开了游戏,刚刚进入游戏就开始后悔了,明明计划好了要读书的,怎么又打上游戏了呢?

在这份自责和愧疚中,我边打游戏边思考读书和游戏的共同之处,玩的不够专注,“人头”给对面送了不少,但读书的乐趣却渐渐清晰。

在虚拟世界的世界里成为生命的主宰

游戏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就是主角,可以体验不同的经历,掌控着角色的命运,享受着主宰般的待遇,所以我们愿意沉迷其中。

读书同样如此。

我们读《平凡的人生》,就是在孙少平的世界里,陪他在大时代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经历贫穷、自卑,努力和奋斗,仿佛我们就是孙少平本人,在磨难和困苦中磨练自己。

读《活着》,我们就是活在富贵的世界里,陪富贵一起经历人间的种种悲伤离合,体会到人间的种种艰苦,才知道生活的不易,才懂得活着的意义,才更加珍惜拥有。

读《简爱》,我们与简爱一起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挣脱各种世俗与偏见,最终收获爱情。

在书中,我们可以历经人生百态,尝尽世间疾苦与甜美,将生命的宽度无限延展,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是打游戏永远无法取得的成就!

选适合的英雄,读喜欢的书

我们在做一件选择的时候,首先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去决定的。

就像我们打游戏,有的人喜欢玩法师,有的人喜欢玩战士,还有的人喜欢玩射手。

性格独立,强硬,抗压能力强的人比较喜欢玩战士,他可以抗压,喜欢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性格沉稳,眼光长远的人喜欢玩射手,这种人需要大局观,更需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冷静,忍得住前期的摧残打压,方能成就后期的无敌寂寞。

乐于奉献,与世无争的人更喜欢玩辅助。他们担负起队中最苦最累的工作,不在乎个人在游戏里的数据,心中只有胜利的目标。

游戏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当自己玩的多了,自然各种位置都会有自己擅长的英雄。

读书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我们读书开始的时候不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书去读吗?通过读自己喜欢的书,自然能培养出自己读书的兴趣,从而再去读其他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如果一上来就读《厚黑学》、《百年孤独》等名著,能读的下去才怪呢?正如游戏小白,明明只有青铜的水平,一上来就让他和荣耀王者对战,他能有游戏体验才怪呢?

成就感

游戏之所有让人上瘾,是因为它本身的激励机制。

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即时反馈机制。你操作的好坏在当下就给你反馈,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继续迎接挑战,也让你获得胜利的满足,期待下一次的征服。

游戏还让你倍儿有成就感。你每次获胜后上升的一颗颗小星星,你收获的每一个称号和奖励,你在战队和公告里的展示,都让你十分骄傲和自豪,充分满足了你的虚荣心。

巨人网络的史玉柱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深谙游戏机制的套路。

在他的游戏《征途》中,曾策划过一个小活动:情人节的时候推出了价值1元的虚拟玫瑰花。就是这仅仅1元的虚拟玫瑰,却在情人节前后一周的时间里,为他创造了5000万的收入。这简直匪夷所思。

史玉柱在《我的营销心得》中给出了答案:只要送99朵以上玫瑰,就让上公告。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机制就把1元钱卖到了5000万。

读书同样是让人获得成就感的有效途径。

看看现在的罗辑思维,想想如今的樊登读书会,哪一个不是通过读书成就辉煌,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呢?

我们读书时,每一次学到新知识时的欣喜若狂,都是我们成就感的直接体现。

每一次探索到新知,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般的惊喜,都让我们兴奋不已。

每一次给小伙伴普及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帮他们分析问题,看着他们一个个崇拜的小眼神,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展示的价值。

段位是熬出来的,读书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说: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书,读了那么多的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你只是还没有熬到时候而已。

伟大是熬出来的,段位也是熬上去的,读书同样需要熬。

有次玩游戏,刚登陆上去之后,就显示有好友邀请开黑,原来是之前的同事小C,我就进去了,打了一会之后发现,他是真的坑啊,意识完全没有,操作更是菜的一塌糊涂,打完一局之后,我就找理由遁去了。

之后,虽然经常见他在线,但我们都是各打各的,没有再一起组过队。

后来,我开始读书,好长时间都没有再打过游戏。

有次朋友喊着一起“五黑”,登陆之后发现小C也在,令我吃惊的是小C的段位居然上来了。我心里想着:看来这段时间进步不少。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之后,我发现,相比于之前和小C一起开黑,这次的技术确实有所进步,但是还是比较菜的,只是玩的时间多了,段位自然而然就混上来了。

打完之后,我刻意看了下我的游戏好友,经常玩的人段位普遍偏高,不是他们的实力真的有多么强,而是他们熬的足够久,因为他们的游戏场次暴露了他们的真正实力。

同样是王者段位,有的人仅仅用了几百场就达到了,而更多的人却是用了几千场。


这跟我们读书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很多人说读了那么多的书还是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多大进步,其实还是你读的不够多,熬的不够久而已。

有些工具性的书可以直接帮你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让你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更多的书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的你的思维,想法和情绪,让你在不断的持续跌进中实现指数爆炸。我们还没有感受到进步,只是还没有熬够“场次”罢了。

读书不像游戏,有段位做衡量,它只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影响着你每次的抉择和行动。


读一本书就是打一局游戏,它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需要我们自己去体验去征服去创造。

读书更是一件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情,值得我们长期坚持下去,熬到最后,不一定有多么伟大,但绝对会指数爆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qxgG3AB3uTiws8K_CBG.html